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ó

ㄅㄛˊ

部首 亠

部外 8

總筆畫 10

薄 𠅢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4EB3

上下结构

412514531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pta

yrbp

sjmh

00714

拼音 bó

注音 ㄅㄛˊ

部首 亠 部外 8總筆劃 10

統一碼 4EB3筆順 4125145315

標

亳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亳

bó ㄅㄛˊ

     ◎ 〔~州〕地名,在安徽省。

英語 name of district in Anhui; capital of Yin

法語 (région de l'Anhui)​

© 漢典

亳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亳 bó

〈名〉

(1) 古都邑名 [Bo capital]。商湯的都城。相傳有三處

(2) 谷熟爲南亳,湯都,在今河南商丘縣東南

(3) 蒙爲北亳,湯受命爲盟主之處,在今河南偃師縣西

(4) 偃師爲西亳,傳說湯攻夏時所居

(5) 縣名(亳縣,在安徽)

© 漢典

亳 國語辭典

亳ㄅㄛˋbò
名
  1. 地名。商湯建都於此。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商邱縣。

  2. 國名。故城在今大陸地區安徽省亳縣。《廣韻·入聲·鐸韻》:「亳,國名,春秋時陳地。漢為沛之譙縣,魏為譙郡,晉為南兗州,齊為亳州。」

© 漢典
【子集上】【亠】 亳·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8

亳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亠】 亳·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8

【唐韻】旁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𠀤音泊。商湯所都。契封商,湯始居亳。皇甫謐曰:梁國有三亳。南亳在穀熟。卽湯都。北亳在蒙,卽景亳。湯所受命地偃師爲西亳,卽盤庚所徙。【通雅】宋州穀熟縣卽歸德之考城縣。考城今有亳越,有大蒙,小蒙。章本淸云:湯遷南亳,卽歸德府。亳一作薄。【荀子·議兵篇】古者湯以薄。【註】與亳同。【前漢·地理志】山陽郡有薄縣。【註】湯居亳。【說文】亳,京兆杜陵亭名。則又一亳也。

又【書·立政】三亳阪尹。【傳】與皇甫說同。孔安國云:亳人歸文王者三所,爲之立監,故爲三亳。

又【廣韻】亳,國名。春秋𨻰地,漢爲沛之譙縣,晉爲南兗州,後周爲亳州。

© 漢典
【卷五】【高】

亳 《说文解字》

【卷五】【高】
『說文解字』

京兆杜陵亭也。从高省,乇聲。㫄各切文四 重一

『說文解字注』

(亳)京兆杜陵亭也。六國表。湯起于亳。徐廣曰。京兆杜縣有亳亭。錢氏大昕史記攷異曰。殷本紀。湯始居亳。皇甫謐曰。梁國榖熟爲南亳。湯所都也。立政三亳。皆非京兆之亳亭。秦本紀。寧公二年遣兵伐蕩社。三年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徐廣云。蕩一作湯。社一作杜。皇甫謐以爲亳號湯。西夷之國。又云。周桓王時自有亳王號湯。非殷也。封禪書于杜亳有三杜主之祠。葢京兆之亳。乃戎王號湯者之邑。徐廣以爲殷湯所起。其不然乎。然此篇稱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乃述禹興西羌、周始豐鎬、而及湯之起亳。則史公固以關中之亳系之湯矣。按許不言三亳、而獨言杜陵亳亭者。正爲其字从高。則以此亭當之也。然十里一亭者秦制。亳亭之名秦漢乃有之。亳之字固不起於亭也。以解字爲書。不得不有涉於皮傅者。从高省。乇聲。旁各切。五部。古亦借薄爲之。如禮記薄社北牖。

© 漢典

亳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o˧˥ 韩语罗马 PAK现代韩语 박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bok7 pok8 [客英字典] bok7 [宝安腔] bok7 pok8 [客语拼音字汇] pog6 [海陆腔] bok7 pok8粤语 bok3潮州话 波安4(北),bag4 (pak)

近代音 中古音 並母 鐸韻 入聲 泊小韻 傍各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鐸部 ;王力系统:並母 鐸部 ;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亳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亳」 前2.2.4合37394「亳」 乙亳戈冊觚商代晚期集成7253「亳」 郭.語1.33「亳」 說文‧高部「亳」 睡.日甲149背「亳」
「亳」 亳鼎西周早期集成2654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薄
𠅢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肑(bo2)
    2. 㧳(bo2)
    3. 㔜(bo2)
    4. 髆(bo2)
    5. 鹁(bo2)
    6. 镈(bo2)
    7. 䫊(bo2)
    8. 箔(bo2)
    9. 髉(bo2)
    10. 桲(bo2)
    11. 鈸(bo2)
    12. 㬧(bo2)
同部首
    1. 𠅎
    2. 𠆟
    3. 𠅸
    4. 亯
    5. 𠅜
    6. 𠅨
    7. 𠅑
    8. 𠅏
    9. 𠅵
    10. 𠆒
    11. 氓
    12. 𠆏
同筆畫
    1. 鸵
    2. 埋
    3. 粋
    4. 𠙒
    5. 剔
    6. 䞗
    7. 鸪
    8. 捞
    9. 栻
    10. 郪
    11. 㟖
    12. 䘢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