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五權憲法

拼音 wǔ quán xiàn fǎ

注音 ㄨˇ ㄑㄩㄢˊ ㄒㄧㄢˋ ㄈㄚˇ

五權憲法 詞語解釋

解釋

◎ 五權憲法 Wǔquán Xiànfǎ

[a legal system of bourgeois democracy suggested by Sun Zhongshan that five power and authority of lawmaking,administeration of political,justice,examination and supervising be separated] 孫中山提出的“立法、司政、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的資產階級民主法制體制

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英語 Sun Yat-sen's Five-power constitution of Republic of China, then of Taiwan, The five courts or 院[yuan4] are 行政院[xing2 zheng4 yuan4] Executive yuan, 立法院[li4 fa3 yuan4] Legislative yuan, 司法院[si1 fa3 yuan4] Judicial yuan, 考試院|考试院[kao3 shi4 yuan4] Examination yuan, 監察院|监察院[jian1 cha2 yuan4] Control yuan

© 漢典

五權憲法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五權憲法

  • 五權憲法是孫中山提倡的實行“五權制度”的憲法原則。1906年首先在《民報》(日本東京出版)創刊紀念會上提出,1924年又在《五權憲法》講演中作了具體闡述。五權制度即“五權分立”的國家機構的組織原則,將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察這五種治權分別由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察五機關獨立行使,以防止政府之專權;而同時將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種“政權”由人民掌握,實行所謂“權能劃分”。五權憲法的基本原則是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憲法的基本原則——“三權分立”原則爲基礎,結合我國封建時代的考試、監察二權而成的。孫中山認爲,五權憲法的五權制度的憲法原則,可以補救“三權憲法”的三權制度的憲法原則的不完備之處,從而使五權憲法成爲實行民治的根本大法。
  • 五權憲法,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對於憲法的創見,是孫的重要思想,曾列入中國國民黨黨綱。孫對五權憲法早在十九世紀就有醞釀,1906年12月2日始正式見於文字。五權憲法的最核心的思想是政權、治權分立,政權歸屬國民大會,而治權乃指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監察權、考試權,各自獨立運作並互相合作。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舞文巧詆
    2. 武厲
    3. 武毅
    4. 午朝
    5. 武蜼
    6. 武成王
    7. 邦灋
    8. 董氏封髮
    9. 田灋
    10. 辯灋
    11. 八灋
    12. 秀髮
相關詞語
    1. 五色無主
    2. 五祖七真
    3. 五衍
    4. 五虎
    5. 五稜子
    6. 五輅
    7. 攢三聚五
    8. 尺五
    9. 十十五五
    10. 三四五
    11. 三三五五
    12. 拔十得五
    13. 法藍
    14. 法祖
    15. 法治
    16. 法外
    17. 法眼宗
    18. 法袞
    19. 奸法
    20. 不足為法
    21. 茅山道法
    22. 冒法
    23. 啟發式教學法
    24. 田法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