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九品中正制

拼音 jiǔ pǐn zhōng zhèng zhì

注音 ㄐㄧㄡˇ ㄆㄧㄣˇ ㄓㄨㄥ ㄓㄥˋ ㄓˋ

九品中正制 詞語解釋

解釋
魏晉南北朝時選拔官吏的制度。東漢末,曹丕接受吏部尚書陳羣建議,推選各郡有聲望者爲“中正”,負責對當地士人進行考察並評定爲九等(九品),再由政府按等選用,依品授官。司馬懿當政後,任世家豪門爲各地中正,評定士人品級只論其門第而不論才能,九品中正制遂成爲世族地主控制政權的工具。隋文帝時廢。
© 漢典

九品中正制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九品中正制

  •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採納吏部尚書陳羣的意見,於黃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晉漸趨完備,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化。從曹魏始至隋唐科舉的確立,這期間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 九品中正制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啓隋唐之科舉,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實際是兩漢察舉制度的一種延續和發展,或者說是察舉制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 九品中正制大體是指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爲在中央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產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官職名稱。大、小中正產生後,由中央分發一種人才調查表,在該表中將人才分爲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將各地流亡人士無論是否出仕皆登記其上,表內詳記年藉各項,分別品第,並加評語。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審覈後將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進行官吏的升遷與罷黜。此項制度使得當時的官吏選拔有了一客觀標準,此標準其實依然是採取地方羣衆輿論和公共意見,保留了漢代鄉舉裏選的遺意。九品中正制的實行一方面解決了選拔官吏無標準的問題,使當時一時間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緩解了中央政府與世家大族的緊張關係,促成魏晉實現全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酒中趣
      2. 酒吧間
      3. 酒榜
      4. 酒篘
      5. 酒渴
      6. 酒鑪
      7. 白质
      8. 代議政治
      9. 格製
      10. 實窒
      11. 秋秋翐翐
      12. 溘至
    相關詞語
      1. 九迴腸
      2. 九苞奴
      3. 九声
      4. 九容
      5. 九献
      6. 九畹遺容
      7. 推牌九
      8. 黃九
      9. 港九
      10. 什九
      11. 言十妄九
      12. 夏練三伏,冬練三九
      13. 制子
      14. 制服
      15. 制辭
      16. 制藝
      17. 制浆
      18. 制數
      19. 总制
      20. 内制
      21. 两制
      22. 強制
      23. 股份制
      24. 匡制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