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chǐ

shì

ㄔˇ

ㄕˋ

部首 豆

部外 5

總筆畫 12

豉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4735

左右結構

1251431532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kuc|gkub

mtdhe

ajux

14147

拼音 chǐ shì

注音 ㄔˇ ㄕˋ

部首 豆 部外 5總筆劃 12

擴展A 4735筆順 125143153254

䜵 基本解釋

●䜵


  1. 同「豉」。《龍龕手鑑•豆部》:「䜵」,「豉」的俗字。

英語 (non-classical form of 豉) fermented beans

【漢典】
【備考·酉集】【豆】 䜵·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䜵 《康熙字典》

【備考·酉集】【豆】 䜵·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龍龕】同豉。

【漢典】
【卷七】【尗】

𢻃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䜵”字頭,请參考“𢻃”字:)
【卷七】【尗】
《說文解字》

配鹽幽尗也。从尗支聲。豉,俗𢻃从豆。是義切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敊)配鹽幽尗也。廣雅說飮食曰:寑、䤁、鬰、𠪮、幽也。幽與𩰪同義。以豆𩰪之,其味苦。招䰟曰:大苦鹹酸,辛甘行些。王云:大苦,豉也。辛謂椒薑也,甘謂飴蜜也,言取豉汁調和以椒薑鹹酢,和以飴、蜜,則辛甘之味皆發而行也。釋名曰:豉,嗜也。五味調和,須之而成,乃可甘嗜。故齊人謂豉聲同嗜也。按齊民要術說作豉必室中溫煖,所謂幽尗也。云食經作豉法,用鹽五𦫵,所謂配鹽也。从尗支聲。是義切。十六部。


(豉)豉,俗𢻃从豆。此可證尗豆爲古今字。豆部之𧯦字、𧯡字皆非古文所有也。

【漢典】

䜵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異體字
豉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褫(chi3)
    2. 叺(chi3)
    3. 䑛(chi3)
    4. 䜻(chi3)
    5. 伬(chi3)
    6. 尺(chi3)
    7. 鉹(chi3)
    8. 齿(chi3)
    9. 恥(chi3)
    10. 袳(chi3)
    11. 歯(chi3)
    12. 㢋(chi3)
    13. 謚(shi4)
    14. 鉽(shi4)
    15. 諡(shi4)
    16. 㳏(shi4)
    17. 弒(shi4)
    18. 亊(shi4)
    19. 势(shi4)
    20. 䁺(shi4)
    21. 鉃(shi4)
    22. 䩃(shi4)
    23. 揓(shi4)
    24. 䏡(shi4)
同部首
    1. 豐
    2. 豇
    3. 䜷
    4. 豋
    5. 豆
    6. 䝂
    7. 䝄
    8. 䜳
    9. 䝁
    10. 䜽
    11. 豌
    12. 䜸
同筆畫
    1. 㡛
    2. 䚌
    3. 葜
    4. 堣
    5. 蛤
    6. 鈊
    7. 𠙡
    8. 㪗
    9. 飯
    10. 𠅰
    11. 飩
    12. 項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