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ié

zhì

ㄉㄧㄝˊ

ㄓˋ

部首 日

部外 15

總筆畫 19

疊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3B2A

上下結構

2511251125114455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jjjg|jjjx

aaam

kkwz

60102

拼音 dié zhì

注音 ㄉㄧㄝˊ ㄓˋ

部首 日 部外 14總筆劃 18

擴展A 3B2A筆順 251125112511445551

㬪 基本解釋

● 㬪

dié ㄉㄧㄝˊ


  1. 同“疊”。

英語 (a variant of 疊) to fold up, to repeat, to duplicate

【漢典】
【辰集上】【日】 㬪·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5

㬪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 㬪·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5

【廣韻】徒協切【集韻】【韻會】達協切,𠀤音牒。【說文】揚雄說以爲古理官決罪,三日得其宜乃行之。从晶从宜。亡新以爲曡从三日太盛,改爲三田。【九經字樣】今經典相承,用𤴁字。@疊。

【漢典】
【卷七】【晶】

曡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㬪”字頭,请參考“曡”字:)
【卷七】【晶】
《說文解字》

楊雄說:以爲古理官決罪,三日得其宜乃行之。从晶从宜。亡新以爲曡从三日太盛,改爲三田。徒叶切文五 重四

《說文解字注》

(曡) 楊雄說:㠯爲古理官決罪,三日得其宐乃行之。从晶宐。 巳上楊雄說也。理官,士也。詩莫不震曡,韓詩薛君傳曰:震,動也。曡,應也。天下無不動而應其政敎。李固曰:此言動之於内而應之於外者也。按曡爲應,卽得其宐乃行之之說也。毛詩傳曰:曡,懼也。今毛義行而韓義廢矣。抑楊子所說者本義也,故許述之。毛詩之云,謂曡卽慴之叚借字也,故許不偁。从晶宐會意。徒叶切。八部。 亡新㠯从三日大盛,改爲三田。 亡新不知三日爲絫日,譏其陋也。今皆從之,亦可已矣。多部曰:重夕爲多。重日爲曡。此今人用曡之義也。

【漢典】

㬪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異體字
疊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苵(die2)
    2. 䳀(die2)
    3. 跕(die2)
    4. 怢(die2)
    5. 㻡(die2)
    6. 谍(die2)
    7. 耊(die2)
    8. 绖(die2)
    9. 耋(die2)
    10. 㦶(die2)
    11. 咥(die2)
    12. 軼(die2)
    13. 瀄(zhi4)
    14. 㫼(zhi4)
    15. 䱨(zhi4)
    16. 秲(zhi4)
    17. 鸷(zhi4)
    18. 墆(zhi4)
    19. 㜱(zhi4)
    20. 儨(zhi4)
    21. 㴛(zhi4)
    22. 躓(zhi4)
    23. 䧝(zhi4)
    24. 搱(zhi4)
同部首
    1. 昅
    2. 曇
    3. 㬱
    4. 曢
    5. 曞
    6. 㬔
    7. 智
    8. 㬕
    9. 㬓
    10. 昫
    11. 㫶
    12. 㬒
同筆畫
    1. 觴
    2. 蹦
    3. 䩵
    4. 鎳
    5. 礒
    6. 曛
    7. 鏅
    8. 題
    9. 䱘
    10. 瀃
    11. 羴
    12. 䮕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