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部首

异体字

部首 氵

部外 12

总笔画 15

濡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B U+23F48

左右结构

441132522132522

五笔

仓颉

郑码

idmj

embb

vggl

部首 氵 部外 12总笔画 15

扩展B 23F48笔顺 441132522132522

𣽈 基本解释

● 𣽈


  1. 同“濡”。
  2. 同“儒”。
【漢典】
【巳集上】【水】 𣽈·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𣽈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𣽈·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字彙】與濡同。

【漢典】
【卷十一】【水】

↳濡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𣽈”字头,请参考“濡”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涑。从水需聲。人朱切

《說文解字注》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淶。淶,各本作漆涑二字,今正。戴先生曰:易水篇注云:許愼曰:濡水入淶。淶卽巨馬之異名,與巨馬河注巨馬河卽淶水也正合。今水經注淶譌深,說文淶譌漆涑二字,皆字之誤耳。涿郡故安,二志同。今直隷易州州東南有故安故城是。戰國時燕與趙易土,燕以武陽與趙,卽此也。前志故安下曰,閻鄉,易水所出。東至范陽入濡。并州寖。濡水亦至范陽入淶。今本漢志脫濡字。師古謬爲之注,非也。水經注易水篇曰:易水,逕范陽縣故城南。又東與濡水合。水出故安縣西北窮獨山南谷,東流與源泉水合。又東南流逕樊於、期館西、荆軻館北。又東逕武陽城西北。又東逕紫池堡。又東得白楊水口。又東合檀水。又東南流於容城縣西北、大利亭東南合易水,而注巨馬水也。故地理志曰,易水至范陽入濡。又曰,濡水合渠。許愼曰,濡水合淶。淶渠二號,卽巨馬之異名。按酈引濡水入渠,卽濡水亦至范陽入淶之句也。今本作淶,酈本作渠,今勝酈本。酈有濡字,則又酈本勝今。凡書之當參伍以求其是者如此。濡水今在易州北,卽北易水也。東南入保定府定興縣界爲沙河。一曰東南流入容城縣境。从水需聲。人朱切。五部。按左傳昭七年,盟於濡上。釋文云:說文女于反,是音隱舊說。此水𣃔不作乃官反也。師古注漢書於故安下云濡乃官反。殊誤。漁陽郡白檀下,濡水出北蠻夷中,遼西郡肥如下,玄水東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陽。此則酈注濡水篇所謂濡難聲相近,今謂之濼河者音乃官反是矣。其字葢本作渜,譌而爲濡。○今字以濡爲霑濡,經典皆然。

【漢典】

𣽈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𣽈」衡方碑 「𣽈」
「𣽈」西晉三國志寫本
隸書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异体字
濡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部首
    1. 滨
    2. 㳅
    3. 漒
    4. 洁
    5. 溴
    6. 澰
    7. 浺
    8. 濛
    9. 湰
    10. 汈
    11. 溵
    12. 泟
同笔画
    1. 䝹
    2. 魤
    3. 墨
    4. 䀆
    5. 踬
    6. 濍
    7. 膘
    8. 黅
    9. 劉
    10. 瑺
    11. 毅
    12. 躼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