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mán

màn

ㄇㄢˊ

ㄇㄢˋ

部首 言

部外 11

总笔画 18

简体 谩

㗄 䛲 谩 𠿐 𧫩 𧬒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8B3E

左右结构

41112512511252215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yjlc

yrawe

sklx

06647

拼音 mán màn

注音 ㄇㄢˊ ㄇㄢˋ

部首 言 部外 11总笔画 18

基本区 8B3E笔顺 411125125112522154

謾 基本解释

● 謾

mán ㄇㄢˊ


  1. 欺詐;蒙蔽。《墨子·非儒下》:“久喪偽哀以謾親。”
  2. 抵賴;狡辯。《史記·孝文本紀》:“民或祝詛上以相約結而後相謾。”
  3. 詆毀;中傷。《荀子·非相》:“鄉則不若,偝則謾之。”
  4. 機智;靈巧。《方言》卷一:“虔、儇,慧也。秦謂之謾。”

● 謾

màn ㄇㄢˋ


  1. 冗長;繁瑣。《莊子·天道》:“大謾,願聞其要。”
  2. 怠慢;輕視。通“慢”。《漢書·董仲舒傳》:“故桀紂暴謾,讒賊並進。”顏師古注:“謾與慢同。”
  3. 緩慢;從容:通“慢”。唐白居易《長恨歌》:“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4. 猥褻不敬。通“慢”。《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長書有誖謾,發覺。”
  5. 男女交合。通“慢”。唐孫棨《北里志·張住住》:“因為謾寢所,以遂平生。”
  6. 徒然;枉自。通“漫”。宋李清照《漁家傲》詞:“學詩謾有驚人句。”
  7. 胡亂;隨意。通“漫”。宋辛棄疾《上西平·會稽秋風亭觀雪》:“羔兒無分謾煎茶。”
  8. 漫長。通“漫”。宋蘇軾《虛飄飄》詩:“虹起謾成橋。”
  9. 聊且;姑且。通“漫”。明劉基《自天衣還城贈伯言》詩:“青鞋子美謾尋僧。”
  10. 副詞。表示勸阻,相當於“莫”、“不要”。宋周邦彦《玉燭新·梅花》詞:“壽陽謾鬥,終不似,照水一枝清瘦。”

英语 deceive, insult

德语 betrügen, täuschen ,unbedeutend, klein ,Vernachlässigung (S)

法语 duper,impoli,grossier,rude

【漢典】

謾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謾

謾 mán

動

(1) (形聲。從言,曼聲。本義:瞞哄;欺騙)

(2) 同本義 [deceive;hoodwink]

謾,欺也。——《說文》

虔儇,慧也。秦謂之謾。——《方言一》

偝則謾之。——《荀子·非相》。注:「謾,欺毀也。」

是面謾也。——《漢書·匈奴傳》

又如:謾欺(欺騙,詐騙);謾語(謊言,說謊);謾上不謾下(能欺騙上級,但不能欺騙衆人);謾辭(欺誑的言辭);謾言(講假話)

(3) 抵賴 [refuse to admit;deny]

民或祝詛上,以相約結而後相謾,吏以爲大逆。——《史記·孝文本紀》

(4) 另見 màn

基本詞義


◎ 謾

謾 màn

動

(1) 毀謗;謾罵 [slander;calumniate;hurl invectives;fling abuses]

鄉則不若,偝則謾之,是人之二必窮也。——《荀子·非相》

媠謾亡狀。——《漢書·兩龔傳》

(2) 莫,不要 [don』t]

謾嘆息,謾悒怏。——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又如:謾言(休說);謾道(休說,別說);謾且(休得,莫)

(3) 輕慢,對人不尊重 [disrespectful]

輕謾宰相。——《漢書·翟方進傳》

故桀紂暴謾。——《漢書·董仲舒傳》

長書有誖謾。——《漢書·外戚傳》

又如:謾君(輕慢、失禮之君);謾書(態度輕慢的文書)

形

通「漫」。不切實,散漫 [free;casual]

太謾,願聞其要。——《莊子·天道》

常用詞組


謾罵
【漢典】

謾 國語辭典

謾ㄇㄢˊmán
動
  1. 欺騙。如:「謾上不謾下」。唐·柳宗元〈罵尸蟲文〉:「譖下謾上,恆其心術,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2. 詆毀。《荀子·非相》:「鄉則不若,偝則謾之。」

形
  1. 慧黠、靈巧。漢·揚雄《方言·卷一》:「虔儇,慧也。秦謂之謾。」

謾ㄇㄢˋmàn
動
  1. 侮慢。《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不遵禮儀,輕謾宰相。」

形
  1. 傲慢。《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故桀紂暴謾,讒賊並進,賢知隱伏。」

  2. 猥褻淫亂。《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長書有誖謾,發覺,天子使廷尉孔光持節賜廢后藥,自殺。」

副
  1. 空、徒。唐·戴叔倫〈過賈誼舊居〉詩:「謾有長書憂漢室,空將哀些弔沅湘。」宋·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詞:「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通「漫」。

  2. 任意、隨便。唐·姚合〈送王求〉詩:「願君似醉腸,莫謾生憂慼。」宋·辛棄疾〈上西平·九衢中〉詞:「凍吟應笑,羔兒無分謾煎茶。」通「漫」。

【漢典】
【酉集上】【言】 謾·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謾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謾·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唐韻】母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𠀤音瞞。【說文】欺也。【史記·秦始皇紀】下懾伏謾,欺以取容。【晉書·𠛬法志】違忠欺上謂之謾。

又【廣雅】緩也。【廣韻】慢也。【前漢·兩龔傳】媠謾亡狀。

又欺毀也。【荀子·非相篇】鄕則不若,背則謾之。

又媟汙也。【前漢·孝成皇后傳】淳于長書有誖謾。

又汗漫也。【莊子·天道篇】繙十二經,以說老耼,中其說曰大謾,願聞其要。

又【玉篇】莫般切【廣韻】莫還切【集韻】謨還切,𠀤音蠻。【揚子·方言】謾台,懼也。燕代之閒曰謾台。

又虔儇,慧也,秦謂之謾。

又【廣韻】武延切【集韻】【韻會】彌延切【正韻】莫堅切,𠀤音緜。【類篇】慧黠也。一曰欺也。【前漢·灌夫傳】謾好謝蚡。【師古註】謾,猶詭也。詐爲好言也。【集韻】或作䛲。

又【玉篇】馬諫切【集韻】【正韻】莫晏切,𠀤音慢。【前漢·宣帝紀】務爲欺謾,以避其課。【師古註】謾,誑言也。音慢。

又與慢同。【周禮·秋官·禁暴氏鄭註】民之好爲侵陵。稱詐,謾,誕。此三者,亦𠛬所禁也。謾,本或作慢。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半切,音縵。【類篇】欺語也。

又【增韻】且也。通作漫。 【字彙補】一作𧬒。

【漢典】
【卷三】【言】

謾 《说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欺也。从言曼聲。母官切

《說文解字注》

(謾)欺也。宣帝詔欺謾。季布傳面謾。韋注漢書云:謾,相抵讕也。从言曼聲。母官切。十四部。

【漢典】

謾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mĄn˧˥ 唐代读音 màn日语读音 AZAMUKU ANADORU韩语罗马 MAN现代韩语 만

客家话 [客英字典] man5 [沙头角腔] man3 [陆丰腔] man3 [海陆腔] man6 man2 [宝安腔] man2 man3 [台湾四县腔] man5 man2 [梅县腔] ma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4粤语 maan4 maan6

近代音 明母 寒山韻 去聲 慢小空;明母 桓歡韻 平聲陽 瞞小空;中古音 明母 桓韻 平聲 瞞小韻 母官切 一等 合口;明母 𠜂韻 平聲 蠻小韻 莫還切 二等 合口;明母 仙韻 平聲 緜小韻 武延切 三等 開口;明母 換韻 去聲 縵小韻 莫半切 一等 合口;明母 諫韻 去聲 慢小韻 謨晏切 二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寒部 ;王力系统:明母 元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謾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謾」說文‧言部 「謾」居延簡甲451 「謾」 「谩」 「謾」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CHN
TPE
HKG
JPN
异体字
㗄
䛲
谩
𠿐
𧫩
𧬒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絻(man2)
    2. 䰋(man2)
    3. 樠(man2)
    4. 鞔(man2)
    5. 瞞(man2)
    6. 埋(man2)
    7. 蛮(man2)
    8. 鬘(man2)
    9. 䐽(man2)
    10. 㒼(man2)
    11. 摱(man2)
    12. 鳗(man2)
    13. 蘰(man4)
    14. 䕕(man4)
    15. 獌(man4)
    16. 漫(man4)
    17. 缦(man4)
    18. 蔓(man4)
    19. 㡢(man4)
    20. 澫(man4)
    21. 幔(man4)
    22. 㗄(man4)
    23. 縵(man4)
    24. 䨫(man4)
同部首
    1. 誰
    2. 訥
    3. 謭
    4. 詼
    5. 誤
    6. 譪
    7. 謡
    8. 詧
    9. 䜎
    10. 䜌
    11. 訅
    12. 訧
同笔画
    1. 鎌
    2. 䫗
    3. 䥀
    4. 臍
    5. 檽
    6. 廫
    7. 簙
    8. 䲤
    9. 蟯
    10. 霢
    11. 謯
    12. 䉈
初中古诗词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宋·李清照 《渔家傲》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