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僧徒的衣服,常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因即以为僧衣的代称 [Buddhist cassock]
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休。——白居易《赠僧自远禅师》
(2) 又如:衲子(衲为僧衣。故借称僧徒为衲子);衲衣(僧衣);衲袄(和尚所穿的大袖上衣);衲裙(僧人的衣裳);衲帛(丝织物品)
(3) 僧徒自称或代称 [monk]
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戴叔伦《题横山寺》
(4) 又如:老衲;衲子(指僧徒);衲衣(代称僧人);衲师(僧侣);衲徒(僧人,僧众);衲僧(和尚,僧人)
词性变化
动
(1) 缝补,补缀 [(of clothes)mend;patch up]
拘挛补衲,蠹文已甚。——钟嵘《诗品诗》
(2) 又如:衲裰(布块补缀成的短袍);纳头(用破布补缀而成的布片子;补丁很多的衣服);衲帛(织绣);衲被(曾经补缀的被子);衲衣(衲头。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衲袍(用碎布料缝缀的袍服)
(3) 引申为缀合而成之意 [assort]。如:百衲本二十四史
(4) 密针缝纫。同“纳” [stitch]。如:衲鞋底;衲线(缝缀用的线)
【漢典】
衲 國語辭典
名
僧、和尚。唐·戴叔倫〈題橫山寺〉詩:「老衲供茶碗,斜陽送客舟。」
僧衣。唐·戴叔倫〈寄贈翠巖奉上人〉詩:「挂衲雲林淨,翻經石榻涼。」《紅樓夢·第二五》:「破衲芒鞋無住跡,腌臢更有滿頭瘡。」
動
縫補、縫織。宋·劉克莊〈同孫季蕃遊淨居諸庵〉詩:「戒衣皆自衲,因講始停針。」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