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hú

ㄏㄨˊ

部首 艹

部外 9

总笔画 12

瓠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846B

上下结构

12212251351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adef

tjrb

eejq

44627

拼音 hú

注音 ㄏㄨˊ

部首 艹 部外 9总笔画 12

基本区 846B笔顺 122122513511

次 通 标

葫 基本解释

● 葫

hú ㄏㄨˊ


  1. 〔~芦〕①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盛酒或供观赏;②这种植物的果实。
  2. 大蒜的别称。

英语 bottle-gourd

德语 Flaschenkürbis, Kalebasse [Siehe 葫芦, lat. Allium scorodoprasum ] (S, Agrar)

法语 calebasse

【漢典】

葫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葫 hú

名

(形声。从芔,胡声。本义:蔬菜名。即“大蒜”) [古]∶蒜或大蒜的别名 [garlic]

蒜有大小,大蒜为葫,小蒜为蒜。——《尔雅翼》

常用词组


葫芦
【漢典】

葫 國語辭典

葫ㄏㄨˊhú
名
  1. 植物名:➊ ​ 即大蒜。百合科蔥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氣味強烈,地下有大鱗莖。葉細長扁平。夏日開白色小花,作繖形花序排列,莖之外皮作淡紅色,簇生六、七瓣,作籜狀。➋ ​ 參見「葫蘆 」條。

【漢典】
【申集上】【艸】 葫·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葫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葫·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集韻】洪孤切,音胡。【廣韻】葫,瓜也。

又【類篇】𦸔葫,菰米也。

又【玉篇】大蒜也。【本草註】今人謂葫爲大蒜,蒜爲小蒜。【孫緬云】張騫使西域,得大蒜、葫荽,則小蒜中土舊有,而大蒜出胡也,故有胡名。

【漢典】
【卷七】【瓠】

↳瓠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葫”字头,请参考“瓠”字:)
【卷七】【瓠】
《說文解字》

匏也。从瓜夸聲。凡瓠之屬皆从瓠。胡誤切

《說文解字注》

(瓠)匏也。包部曰:匏,瓠也。二篆左右轉注。七月傳曰:壷,瓠也。此謂叚借也。从瓜,夸聲。胡誤切。五部。凡瓠之屬皆从瓠。

【漢典】

葫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xu˧˥ 日语读音 NINNIKU FUKUBE HYOUTAN韩语罗马 HO现代韩语 호越南语 hồ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fu2 [梅县腔] fu2 [沙头角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海陆腔] fu2 [宝安腔] fu2 [陆丰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2粤语 wu4

官话 晋语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葫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瓠」。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瓠」 說文‧瓠部「葫」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瓠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媩(hu2)
    2. 䎁(hu2)
    3. 楜(hu2)
    4. 𠍐(hu2)
    5. 猢(hu2)
    6. 䮸(hu2)
    7. 㧽(hu2)
    8. 䭌(hu2)
    9. 䁫(hu2)
    10. 䊀(hu2)
    11. 瓡(hu2)
    12. 鶦(hu2)
同部首
    1. 茐
    2. 䖂
    3. 虀
    4. 蘐
    5. 荈
    6. 苒
    7. 蓘
    8. 莠
    9. 萮
    10. 䒸
    11. 䒼
    12. 葹
同笔画
    1. 筳
    2. 渾
    3. 睂
    4. 㫼
    5. 溋
    6. 甦
    7. 㮇
    8. 牋
    9. 蛡
    10. 粦
    11. 痥
    12. 聏
初中古诗词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宋·欧阳修 《卖油翁》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