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bǎng
ㄅㄤˇ
部首 糹
部外 6
总笔画 12
简体 绑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D81
554444111352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xdtb
vfqjl
zcy
27927
拼音 bǎng
注音 ㄅㄤˇ
部首 糹 部外 6总笔画 12
基本区 7D81笔顺 554444111352
● 綁
bǎng ㄅㄤˇ
英语 bind, tie, fasten
法语 lier,ligoter,attacher,ficeler,kidnapper,enlever
詳細字義
◎ 綁
綁 bǎng
動
(1) (形聲。從糸( mì),邦聲。古無此字。「綁」字出現於元、明之間。本義:捆,縛)
(2) 同本義 [bind;tie]
衆軍向前,用索綁縛住了。——《三國演義》
又如:綁紮所(軍隊在戰地特設爲傷員包紮、治療的處所);綁縛(捆綁)
(3) 綁票 [kidnap (for ransom)]。
如:綁劫(綁架)
常用詞組
用繩索纏繞或綑紮。如:「綑綁」、「繫綁」、「反綁」。《三國演義·第六三回》:「眾軍向前,用索綁縛住。」
【字彙】補曠切,榜上聲。古無此字。今俗作綁笞之字。
網絲也。从糸方聲。妃兩切
(紡)紡絲也。紡各本作網。不可通。唐本作拗,尤誤。今定爲紡絲也三字句,乃今人常語耳。凡不必以他字爲訓者,其例如此。絲之紡,猶布縷之績緝也。左傳:莒婦人紡焉以度而去之。葢緝布縷爲繩,亦用紡名也。晉語:執而紡於廷之槐。亦謂以紡縷繩縛之也。聘禮:賓裼迎大夫,賄用束紡。鄭曰:紡,紡絲爲之。今之縳也。縳見下文,白鮮支也。據此,是紡絲專用作絹也。从糸方聲。妃㒳切。十部。
国际音标 pɑŋ˨˩˦ 日语读音 SHIBARU
客家话 [客英字典] bong3 [台湾四县腔] bong3 [梅县腔] bong3 [海陆腔] bong3 [陆丰腔] bong3 [沙头角腔] bong3 [东莞腔] bong3 [宝安腔] bong3 [客语拼音字汇] bong3粤语 bong2
重定向至「紡」。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