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shì

ㄕˋ

部首 竹

部外 12

总笔画 18

筮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C2D

上下结构

31431412343413425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tawk

hgcr

mboj

88608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部首 竹 部外 12总笔画 18

基本区 7C2D笔顺 314314123434134251

簭 基本解释

● 簭

shì ㄕˋ


  1. 同“噬”,咬。
  2. 同“筮”。
【漢典】

簭 國語辭典

簭ㄕˋshì
名
  1. 以蓍草占卜的方法。《周禮·春官·簭人》:「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同「筮 」。

動
  1. 咬。《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凡㩴閷援簭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唐·賈公彥·疏:「云㩴閷者,㩴著則殺之,援攬則噬之。」通「噬」。

【漢典】
【未集上】【竹】 簭·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簭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 簭·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字彙補】與筮同。【周禮·春官】簭人,中士二人。【註】問蓍曰筮,其占易。

又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九簭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參,九曰巫環,以辨吉凶。【註】此九巫皆當爲筮之誤。

又噬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凡攫閷援簭之類。【註】簭者,以口噬物而食也。

【漢典】
【】【】

簭 《说文解字》

【】【】
《說文解字注》
啗也。喙也。喙上當有一曰二字。各本作?。今正。說文有?無筮。則筮者𣜩變。不當用爲諧聲。周禮梓人。攫?援簭。正作簭。從?聲而省吅也。又周禮卜筮字皆作簭。此則假借也。从口。𥰰聲。時制切。十五部。按詩噬肯適我。毛曰。噬、逮也。此謂噬爲逮之假借也。釋言作遾。方言亦作噬。
【漢典】

簭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ʂʅ˥˧

粤语 sai6

近代音 中古音 禪母 祭韻 去聲 逝小韻 時制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曷部 ;王力系统:禪母 月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簭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筮」。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筮」 史懋壺西周中期集成9714「」 新甲3.15、60「筮」 說文‧竹部「筮」 睡.日乙126「簭」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筮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睗(shi4)
    2. 崼(shi4)
    3. 逝(shi4)
    4. 銴(shi4)
    5. 軾(shi4)
    6. 貰(shi4)
    7. 似(shi4)
    8. 蒔(shi4)
    9. 呩(shi4)
    10. 䛈(shi4)
    11. 謚(shi4)
    12. 䤱(shi4)
同部首
    1. 簫
    2. 笿
    3. 簟
    4. 篇
    5. 䈭
    6. 筓
    7. 篨
    8. 笾
    9. 籎
    10. 䈂
    11. 箟
    12. 笽
同笔画
    1. 鞫
    2. 邌
    3. 㬣
    4. 擺
    5. 䉍
    6. 韞
    7. 蹤
    8. 䴷
    9. 霢
    10. 䆆
    11. 鎉
    12. 櫊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