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yán

ㄧㄢˊ

部首 火

部外 4

总笔画 8

炏 𡗩 𤆌 焰 𢉘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08E

上下结构

433443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oou

ff

uouo

90809

拼音 yán

注音 ㄧㄢˊ

部首 火 部外 4总笔画 8

基本区 708E笔顺 43344334

常 通 标

炎 基本解释

● 炎

yán ㄧㄢˊ


  1. 热:~热。~凉(①气候的热和冷;②喻人情势利,或亲热攀附,或冷漠疏远,反复无常)。趋~附势。~~(灼热;火炽盛;引申为兴盛,亦指威势显赫)。
  2. 身体的一部分发生红、肿、热、痛的现象:~症。
  3. 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中的一位,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象征:~帝。~黄。

英语 flame, blaze; hot

德语 Entzündung (S)

法语 brûlant,enflammé,inflammation

【漢典】

炎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炎 yán

动

(1)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2) 同本义 [flame]

炎,火光上也。——《说文》

火曰炎上。——《书·洪范》

秉畀炎火。——《诗·小雅·大田》

南有炎火千里。——《楚辞·大招》

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资治通鉴》

(3) 又如:炎上(火焰向上;火向上燃烧)

(4) 焚烧 [burn]

大炎昆冈,玉石俱焚。——《书·胤征》

今时复旱,如炎如焚。——《后汉书》

词性变化


◎ 炎 yán

形

(1) 炎热,酷热 [blazing;be burning hot]

赫赫炎炎。——《诗·大雅·云汉》。传:“热气也。”

南方曰炎天,又东北曰炎风。——《吕氏春秋·有始》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楚辞》

夏炎百木盛,阴郁增埋覆。——唐· 韩愈《南山》

(2) 又如:炎暑(炎热酷暑);炎天(大热天);炎魃(旱鬼);炎威(夏天酷热的威势);炎月(暑月);炎辰(炎热的日子);炎兵(喻酷热);炎冷(犹冷热);炎序(炎夏季节)

(3) 红色 [red]。如:炎卉(鲜艳的花草);炎波(红色的波浪);炎霞(红色的霞光)

◎ 炎 yán

名

(1) 炎症 [inflammation]。如:嗓子发炎;喉炎;扁桃腺炎

(2) 指炎帝 [Yan Diemperor] 即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相传少典娶于有嵪氏而生。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如:炎皇(炎帝神农氏);炎轩(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并称)

(3) 汉朝 [Han dynasty]。五行家谓汉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汉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如:炎正(汉朝);炎宋(赵宋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宋);炎运(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炎祚(指汉或宋的国统);炎纪(汉朝年代)

(4) 比喻炙人的权势 [power and influence]。如:炎贵(权势显赫,贵重)

(5) 南方 [south]。如:炎方(泛指南方炎热的地方);炎丘(南方炎热的山地);炎邦(南方炎热之国)

(6) 火 [fire]。如:炎德(火德);炎海(火海);炎山(传说中的火山)

(7) 太阳 [sun]。如:炎精(太阳的别称)

常用词组


炎帝炎黄炎凉炎热炎日炎暑炎天炎威炎夏炎炎炎焰炎阳炎症
【漢典】

炎 國語辭典

炎ㄧㄢˊyán
動
  1. 火光上升。《說文解字·炎部》:「炎,火光上也。」《書經·洪範》:「水曰潤下,火曰炎上。」孔穎達正義引王肅曰:「火之性,炎盛而升上。」

  2. 焚燒。《書經·胤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

名
  1. 得病時發熱、紅腫、疼痛的現象。如:「發炎」、「肺炎」、「盲腸炎」。

形
  1. 酷熱、極熱。如:「炎熱」、「炎夏」。《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觀炎氣之相仍兮,窺煙液之所積。」

【漢典】
【巳集中】【火】 炎·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炎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 炎·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于廉切【韻會】疑廉切【正韻】移廉切,𠀤音鹽。【說文】火光上也。【玉篇】熱也,焚也。【書·胤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

又【洪範】火曰炎上。

又【爾雅·釋訓】爞爞炎炎,熏也。【詩·大雅】赫赫炎炎。

又【吳語】日長炎炎。【註】進貌。

又【正韻】熾也。

又【禮·月令】其帝炎帝。【註】此赤精之君,炎帝大庭也。

又【呂氏春秋】南方曰炎天,東北曰炎風。

又【集韻】【類篇】𠀤于凡切,槏平聲。義同。

又【類篇】徒甘切,音談。美辨也。【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註】美盛貌。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史記·司馬相如傳】獲耀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註】覩日月末光殊絕之用,以展其官職。

又通焰。【前漢·五行志】人之所忌,其氣炎以取之。【蔡邕·釋誨】懼煙炎之毀熸。

又【列子·湯問篇】楚之南有炎人之國。【註】炎去聲。 【集韻】本作爓。亦同燄𤒦。◎按說文、玉篇、類篇、炎字俱自爲部。

【漢典】
【卷十】【炎】

炎 《说文解字》

【卷十】【炎】
《說文解字》

火光上也。从重火。凡炎之屬皆从炎。于廉切

《說文解字注》

(炎)火光上也。洪範曰。火曰炎上。其本義也。雲漢傳曰。炎炎、熱氣也。大田傳曰。炎、火盛陽也。皆引申之義也。从重火。會意。于廉切。八部。凡炎之屬皆从炎。

【漢典】

炎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Ąn˧˥ 唐代读音 *hyɛm日语读音 HONOO MOERU韩语罗马 YEM现代韩语 염越南语 viêm

客家话 [陆丰腔] jam3 [梅县腔] jam2 [台湾四县腔] jam2 jam5 [客语拼音字汇] yam2 yam4 [海陆腔] ram2 ram6 [东莞腔] jam2 [宝安腔] jam2 [客英字典] jam2粤语 jim4潮州话 奄7 ,iam7(iām) [澄海]iang7(iāng)

近代音 影母 廉纖韻 平聲陽 鹽小空;中古音 喻云母 鹽韻 平聲 炎小韻 于廉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添部 ;王力系统:匣母 談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炎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炎」 粹1190合36512「炎」 作冊夨令簋西周早期集成4300「炎」 包2.102「炎」 說文‧炎部「炎」 睡.法179「炎」
「炎」 𥃝尊西周早期集成6004「炎」 帛甲6.1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炏
𡗩
𤆌
焰
𢉘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㺂(yan2)
    2. 㡉(yan2)
    3. 蜒(yan2)
    4. 延(yan2)
    5. 礹(yan2)
    6. 塩(yan2)
    7. 研(yan2)
    8. 厃(yan2)
    9. 颜(yan2)
    10. 㘙(yan2)
    11. 䖗(yan2)
    12. 郔(yan2)
同部首
    1. 爜
    2. 熨
    3. 焮
    4. 烿
    5. 烟
    6. 烂
    7. 㶧
    8. 燎
    9. 熍
    10. 煋
    11. 熩
    12. 燍
同笔画
    1. 㭊
    2. 苙
    3. 茑
    4. 徃
    5. 奔
    6. 侖
    7. 郃
    8. 苴
    9. 缷
    10. 𠒇
    11. 徂
    12. 咛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