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sù

ㄙㄨˋ

部首 氵

部外 10

总笔画 13

㴑 泝 溸 遡 𣳙 𣴔 𣹫 𣷥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EAF

左中右结构

441431523351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iube

etub

vuzq

37120

拼音 sù

注音 ㄙㄨˋ

部首 氵 部外 10总笔画 13

基本区 6EAF笔顺 4414315233511

次 通 标

溯 基本解释

● 溯

sù ㄙㄨˋ


  1. 逆着水流的方向走:~流而上。
  2. 追求根源或回想:回~。追~。上~。追本~源。

英语 go upstream, go against current; formerly

德语 gegen den Strom ,sich etw. ins Gedächtnis zurückrufen, zurückdenken (V)​,stromaufwärts, flussaufwärts (Adj)

【漢典】

溯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溯

泝、遡 sù

动

(1) (形声。从水,朔( sù )声。本义:端直地逆流而上)

(2) 同本义 [go against the stream]

逆流而上曰溯洄。——《尔雅》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实以四日半溯流流行七百里云。——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溯涉(逆流跋涉);溯流(逆着水流方向);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着河流向下)

(4) 追朔 [recall]。如:推本溯源;上溯(往上回想);溯回思切(追念过去的心情急切)

(5) 探求 [try to find]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 又如:溯流穷源(推寻原委);溯通(探求疏通)

(7) 追念思慕 [think of]

学生虽溯洄思切,自念风尘俗吏,末由再睹仙颜,今何幸于此处相遇。——《红楼梦》

常用词组


溯源
【漢典】

溯 國語辭典

溯ㄙㄨˋsù
動
  1. 逆流而上。《文選·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二》:「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晉書·卷一一三·苻堅載記上》:「晉將毛武生救魏興,遣前鋒督護趙福、將軍袁虞等將水軍一萬,溯江而上。」

  2. 往上或往前推求、回想。如:「推本溯源」、「不溯既往」、「追溯往事」。

【漢典】
【巳集上】【水】 溯·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溯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溯·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集韻】蘇故切,音素。逆流而上也。與㴑同。詳㴑字註。

又色角切,音朔。【玉篇】水也。

又與𣸛同。𣸛,濯潘也。詳𣸛字註。

【漢典】
【卷十一】【水】

↳泝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溯”字头,请参考“泝”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逆流而上曰㴑洄。㴑,向也。水欲下違之而上也。从水㡿聲。遡,㴑或从朔。桑故切

《說文解字注》

(泝)逆流而上曰㴑洄。秦風傳曰:逆流而上曰遡洄。順流而涉曰遡游。釋水同,涉作下。㴑向也。向當作鄉。淺人所改也。漢人書向背字皆作鄉,不作向。中庸素隱注曰:素讀爲攻城攻其所傃之傃。傃猶鄉也。按遡者,從其朔。傃者,從其素。故字从朔,从素。水欲下,違之而上也。此釋洄字之義。洄違曡韵。从水。㡿聲。桑故切。五部。

(遡)㴑或从辵朔。朔亦聲也。

【漢典】

溯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su˥˧ 日语读音 SAKANOBORU韩语罗马 SO SAK现代韩语 소

客家话 [梅县腔] sok7 shok7 [台湾四县腔] sok7 [宝安腔] sok7 [海陆腔] sok7 [客英字典] sok7 [客语拼音字汇] sog5粤语 sou3潮州话 思污3(素)

近代音 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鐸部 ;王力系统:心母 鐸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溯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泝」。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泝」 說文‧水部「溯」
「遡」 說文或體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㴑
泝
溸
遡
𣳙
𣴔
𣹫
𣷥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粛(su4)
    2. 䘻(su4)
    3. 缩(su4)
    4. 㑛(su4)
    5. 㨞(su4)
    6. 殐(su4)
    7. 塑(su4)
    8. 觫(su4)
    9. 𠈇(su4)
    10. 㬘(su4)
    11. 洬(su4)
    12. 㴑(su4)
同部首
    1. 汿
    2. 潔
    3. 滍
    4. 㵤
    5. 测
    6. 涙
    7. 渷
    8. 㳝
    9. 淗
    10. 㴔
    11. 汗
    12. 㵝
同笔画
    1. 嫄
    2. 筹
    3. 腳
    4. 嗝
    5. 嗮
    6. 㮘
    7. 痵
    8. 㴩
    9. 㻟
    10. 锢
    11. 溒
    12. 溗
初中古诗词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清·纪昀 《河中石兽》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南北朝·郦道元 《三峡》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先秦·无名氏 诗经《蒹葭》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先秦·无名氏 诗经《蒹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先秦·无名氏 诗经《蒹葭》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先秦·无名氏 诗经《蒹葭》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