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fén

ㄈㄣˊ

部首 氵

部外 4

总笔画 7

𥦋 湓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C7E

左右结构

4413453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iwvn|iwvt

ecsh

voyd

38127

拼音 fén

注音 ㄈㄣˊ

部首 氵 部外 4总笔画 7

基本区 6C7E笔顺 4413453

通 标

汾 基本解释

● 汾

fén ㄈㄣˊ


  1. 〔~河〕水名,在山西省。

英语 river in Shanxi province

法语 rivière Fen dans la province du Shanxi

【漢典】

汾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汾 Fén

名

水名,即汾河 [Fen River]。在山西省中部。长七百一十六公里,为黄河第二大支流

词性变化


◎ 汾 fén

形

大 [great]。如:汾王(大王。一说指周厉王)

常用词组


汾酒
【漢典】

汾 國語辭典

汾ㄈㄣˊfén
  1. 參見「汾河 」條。

【漢典】
【巳集上】【水】 汾·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汾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汾·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分切,音濆。水名。【說文】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浸汾潞。【水經】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山海經】管涔之山,其上無草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異名也。

又地名,在襄城。【左傳·襄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馬彪曰】襄城縣有汾丘。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汾隂,臨汾,俱屬河東郡。汾陽屬太原郡。【廣輿記】臨汾,汾西二縣,今俱屬平陽府。

又郡名。【廣輿記】山西汾州府,本漢太原郡,後魏曰汾州,唐曰浩州,宋曰汾陽。

又【集韻】步奔切,音盆。與湓同。湓水在潯陽。或省作汾。詳湓字註。

又方文切,音分。與紛同。【揚雄·長楊賦】汾沄沸渭。【註】衆盛貌。汾沄,音紛雲。

又溫汾,水轉貌。【枚乗·七發】所揚汩者,所溫汾者。

【漢典】
【卷十一】【水】

汾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从水分聲。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符分切

《說文解字注》

(汾)汾水。出大原晉陽山,西南入河。太原郡晉陽,二志同。今山西太原府太原縣縣治東北有太原舊城。城中舊有三城。一曰大明城。古晉陽城也。左傳有六名,曰大夏,曰大原,曰大鹵,曰夏墟,曰晉陽,曰鄂,其實一也。周禮河內曰冀州,其浸汾、潞。左傳曰: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又曰宣汾洮。前志曰:大原郡晉陽,晉水所出,東入汾。汾陽,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陰入河。水經曰:汾水,出大原汾陽縣北管涔山,至汾陰縣北,西注於河。按許云出晉陽山與志水經不合者,志水經舉其遠源,許舉其近源也。汾出管涔山,東南過晉陽縣東,晉水從縣南東流注之。許意謂晉水卽汾水之源。所謂晉陽山者,葢卽縣甕山,在今太原縣西南十里,晉水所出也。杜注左傳曰:汾水出太原。與許合。今汾水出靜樂縣管涔山,經陽曲縣,至太原縣城東,晉水入焉。又經清源縣東南、徐溝縣北。又經交城縣、文水縣、平遙縣、汾陽縣、孝義縣、介休縣、靈石縣、霍州、趙城縣、洪洞縣、臨汾縣、襄陵縣、太平縣、曲沃縣,至絳州城南,澮水入焉。又經稷山縣、河津縣,至榮河縣北境入河,在龍門之南五十里,曰汾口。於古水道無大異。从水分聲。符分切。十三部。按大雅汾王之甥,毛曰:汾,大也。此謂汾卽墳之假借也。或曰出汾陽北山。漢志、水經說見上。鄭注、周禮亦曰汾出汾陽。冀州浸。周禮職方氏文。

【漢典】

汾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fən˧˥ 唐代读音 bhiən日语读音 OOKII韩语罗马 PWUN现代韩语 분

客家话 [客英字典] fun1 [海陆腔] fun1 [客语拼音字汇] fun1 fun2 [宝安腔] fun2 | fun1 [台湾四县腔] fun1粤语 fan4

近代音 非母 真文韻 平聲陰 分小空;中古音 奉母 文韻 平聲 汾小韻 符分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痕部 ;王力系统:並母 文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汾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汾」二十二年臨汾守戈戰國晚期集成11331     「汾」說文‧水部 「汾」漢印徵     「汾」
          「汾」流沙簡.屯戍13.10      
          「汾」禮器碑側      
金文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CHN
TPE
HKG
JPN
KOR
异体字
𥦋
湓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獖(fen2)
    2. 蒶(fen2)
    3. 岎(fen2)
    4. 䯨(fen2)
    5. 鼖(fen2)
    6. 坆(fen2)
    7. 䴅(fen2)
    8. 鐼(fen2)
    9. 棼(fen2)
    10. 坟(fen2)
    11. 燌(fen2)
    12. 橨(fen2)
同部首
    1. 滃
    2. 涵
    3. 瀰
    4. 渫
    5. 㶘
    6. 滓
    7. 灢
    8. 溠
    9. 潙
    10. 湷
    11. 汄
    12. 㴂
同笔画
    1. 𠄨
    2. 抓
    3. 𠘿
    4. 㡲
    5. 𠇛
    6. 连
    7. 㕴
    8. 㫓
    9. 汩
    10. 厎
    11. 刧
    12. 㕩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