櫱 國語辭典
名
-
樹木砍伐後長出的新芽。《書經·盤庚上》:「若顛木之有由櫱。」《國語·魯語上》:「山不槎櫱,澤不伐夭。」
-
泛指枝幹新長的枝芽。《孟子·告子上》:「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之生焉。」
© 汉典
『說文解字』
伐木餘也。从木獻聲。《商書》曰:“若顚木之有㽕𣡌。”櫱,
𣡌或从木辥聲。
𣎴,古文
𣡌从木無頭。㮆,亦古文
𣡌。五葛切
『說文解字注』
(
𣡌)伐木餘也。商頌傳曰:櫱,餘也。周南傳曰:肄,餘也,斬而復生曰肄。按肄者,櫱之假借字也。韋昭曰:以株生曰櫱。方言。烈枿餘也。陳鄭之閒曰枿,晉衞之閒曰烈,秦晉之閒曰肄,或曰烈。枿者亦櫱之異文。從木獻聲。五葛切。十五部。按獻聲在十四部,合韵也。商書曰:若顚木之有㽕
𣡌。般庚上文。今尚書作由櫱。本又作枿。馬云:顚木而肄生曰枿。
(櫱)
𣡌或從木辥聲。今經典用此字。
(
𣎴)古文
𣡌。從木無頭。謂木禿其上而僅餘根株也。
(㮆)亦古文
𣡌。从木
𦍐聲也。
𦍐者羍之或字。見羊部。古文四聲韵作
𣖂。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