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 基本解释
昊 详细解释
昊 國語辭典
名
-
廣大無邊際的天。《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上達蒼昊,下及川泉。」宋·蘇軾〈再和潛師〉詩:「且撼長條餐落英,忍飢未擬窮呼昊。」
-
姓。如明代有昊十九。
形
-
廣大。如:「昊天罔極」。
【漢典】
(说文解字未收录“昊”字头,请参考“昦”字:)
《說文解字》
春爲昦天,元气昦昦。从日、夰,夰亦聲。胡老切
《說文解字注》
(昦)春爲昦天,元气昦昦也。春爲昦天,釋天文。元气昦昦者,釋昦字之義。黍離毛傳曰:蒼天,以體言之。元氣廣大則偁昊天,仁覆閔下則偁旻天,自上降鑒則偁上天,據遠視之蒼蒼然則偁蒼天。李巡、孫炎、郭璞本爾雅及劉熙釋名皆作春蒼夏昊,許君五經異義、鄭君駁異義所據爾雅及歐陽尙書皆作春昊夏蒼。鄭君云:春氣博施,故以廣大言之。許君尙書堯典羲和以昊天總勅四時,故知昊天不獨春也。許君作異義時,是毛傳,非爾雅歐陽尙書。鄭君駁之,而許造說文於昊下、旻下皆用爾雅,參合毛傳,略同鄭說。說文解字爲定說也。从日夰,㑹意。夰亦聲。胡老切。古音葢在三部。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