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zhèng

ㄓㄥˋ

部首 金

部外 13

总笔画 21

證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B U+28B67

上下结构

445251112511134112431

五笔

仓颉

郑码

phhq

jbuc

wdlp

拼音 zhèng

注音 ㄓㄥˋ

部首 金 部外 13总笔画 21

扩展B 28B67笔顺 445251112511134112431

𨭧 基本解释

● 𨭧


  1. 同“证”。

● 𨭧

zhèng ㄓㄥˋ


  1. 〈见于台湾人名〉
【漢典】
【酉集上】【言】 證·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𨭧”字头,请参考“證”字。)
【酉集上】【言】 證·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古文〕𨨾【廣韻】【集韻】【韻會】𠀤諸應切,蒸去聲。【說文】告也。【玉篇】驗也。【增韻】𠋫也,質也。【論語】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令其辭證皆引王。【後漢·張衡傳】采前世成事,以爲證驗。【宋書·沈約自序】探摘是非,各標證據。

又與徵通。【禮·中庸】雖善無徵,無徵不信。【註】善無明徵,則其善不信也。徵或爲證。 【集韻】唐武后作𨭻。

【漢典】
【卷三】【言】

↳證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𨭧”字头,请参考“證”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告也。从言登聲。諸應切

《說文解字注》

(證)告也。从言登聲。諸應切。六部。今人爲證驗字。

【漢典】

𨭧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异体字
證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部首
    1. 鐆
    2. 鑒
    3. 鋻
    4. 鏖
    5. 鏨
    6. 錃
    7. 鎜
    8. 龯
    9. 䥆
    10. 銞
    11. 鑫
    12. 鉴
同笔画
    1. 譸
    2. 髒
    3. 櫺
    4. 鰢
    5. 欄
    6. 贒
    7. 䉧
    8. 纏
    9. 䝃
    10. 顧
    11. 騺
    12. 驉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