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gèn

ㄍㄣˋ

部首 一

部外 4

总笔画 5

亙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B U+20015

全包围结构

15541

五笔

仓颉

郑码

gxgy

mvnm

bdzs

拼音 gèn

注音 ㄍㄣˋ

部首 一 部外 4总笔画 5

扩展B 20015笔顺 15541

𠀕 基本解释

● 𠀕

gèn ㄍㄣˋ


  1. 同“亙”。

英语 Variant of U+4E99 亙

【漢典】
【子集上】【二】 亙·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4

↳亙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𠀕”字头,请参考“亙”字。)
【子集上】【二】 亙·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4

【正字通】同𠄣。月弦也。◎按《說文·木部》𣘰,竟也。古文作𠄭,从二从舟。二部,𢛢,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閒。獨恒字古文作𠄨,註从月。《詩·小雅》如月之恆。據此則去聲亙从舟竟岸,本義也。平聲恆从心亙聲,訓常,本義也。《詩》如月之恆,先儒以爲月上弦而就盈,取漸進之義,此借義也。讀去聲者亙字,加心轉平聲者恆字,形變音變,義因之而變,不相蒙也。謂恆从舟,亦从月,兩存備考可也,必存𠄣廢亙,《正字通》之誤也。欲存亙廢𠄣,遂謂《詩》如月之恆,恆當作亙,譌加心作恆。心部恆註謂《詩》不當將亙字譌借恆,則誤甚矣。

又《集韻》㮓字古文又作𣍭,則从舟又从月矣。存以備考。

【漢典】
【卷六】【木】

↳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𠀕”字头,请参考“㮓”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竟也。从木恆聲。𠄣,古文㮓。古鄧切〖注〗𣍭,古文。𦚹,𣕲,𣘰。

《說文解字注》

(㮓)竟也。弓人注曰:恆讀爲㮓。㮓,竟也。大雅:恆之秬秠。毛云:恆,徧也。徧與竟義相足。從木𢛢聲。古鄧切。六部。

(亙)古文㮓。按今字多用亙,不用㮓。舟在二之閒。絕流而竟。會意也。恆之字本從心從𠄭。

【漢典】

𠀕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异体字
亙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搄(gen4)
    2. 㮓(gen4)
    3. 茛(gen4)
    4. 艮(gen4)
    5. 亙(gen4)
    6. 㫔(gen4)
    7. 揯(gen4)
    8. 亘(gen4)
同部首
    1. 丝
    2. 不
    3. 丂
    4. 丗
    5. 歹
    6. 並
    7. 㐀
    8. 丌
    9. 丧
    10. 車
    11. 丒
    12. 兩
同笔画
    1. 甩
    2. 阠
    3. 矢
    4. 矛
    5. 辻
    6. 石
    7. 邖
    8. 叏
    9. 氷
    10. 仚
    11. 㐴
    12. 乎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