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duī

ㄉㄨㄟ

部首 釒

部外 12

总笔画 20

简体 镦

錞 鐜 镦 𨰩 𨰮 𨰯 驐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9413

左右结构

341124314125152131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qybt

cydk

psym

88140

拼音 duī

注音 ㄉㄨㄟ

部首 釒 部外 12总笔画 20

统一码 9413笔顺 34112431412515213134

鐓 基本解释

英语 ferrule; castrate

© 汉典
【戌集上】【金】 鐓·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鐓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 鐓·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廣韻】【正韻】𠀤杜對切,音隊。矛戟下銅鐏。【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註】平底曰鐓。取其鐓也。【疏】鐓,爲矛戟柄尾,平底如鐓,柄下也。以平嚮人,敬也。【釋文】鐓,本又作錞。杜對反。

又【集韻】【韻會】【正韵】𠀤杜罪切,音錞。

又【集韻】都玩切,音鍛。

又都昆切,音敦。義𠀤同。

又【集韻】都回切,音塠。下垂也。一曰千斤椎。或書作鐜。

© 汉典
【】【】

鐓 《说文解字》

【】【】
『說文解字注』
矛?柲下銅鐏也。柲、欑也。欑、積竹杖也。矛?之矝以積竹杖爲之。其首非銅裹而固之恐易散。故有銅鐏。故字从金。秦風毛傳曰。?、鐏也。从金。?聲。徒對切。古音在十三部。方言。鐏謂之釬。注曰。或名爲鐓。音頓。玄應書卷廿一引說文作鐓。而謂梵經作錞乃樂器錞于字。然則東晉唐初說文作?可知。玉篇、廣韵皆鐓爲正字。錞注同上。曲禮。進矛?者前其鐓。釋文云又作錞而已。舊本皆作?聲。篆作?。今更正。詩曰。厹矛??。秦風文。厹各本作叴。今正。?今詩作鋈。車部引詩?以觼軜。字亦作?。許書無?字之證也。以白金固鐏。謂涂銀於銅也。
© 汉典

鐓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uei˥ 日语读音 ISHIZUKI TSUCHI韩语罗马 TAY现代韩语 대

客家话 [海陆腔] tui5 dun1 [台湾四县腔] tui5 dun1 [客英字典] tui5 dun1 [梅县腔] dun1 [客语拼音字汇] dun1粤语 deoi6 deon1

近代音 中古音 定母 隊韻 去聲 隊小韻 徒對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灰部 ;王力系统:定母 微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鐓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鐓」 說文‧金部「鐓」「镦」 「鐓」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异体字
錞
鐜
镦
𨰩
𨰮
𨰯
驐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垖(dui1)
    2. 鐜(dui1)
    3. 塠(dui1)
    4. 痽(dui1)
    5. 䊚(dui1)
    6. 磓(dui1)
    7. 𠂤(dui1)
    8. 鴭(dui1)
    9. 镦(dui1)
    10. 追(dui1)
    11. 堆(dui1)
同部首
    1. 錨
    2. 鉌
    3. 鐶
    4. 鋸
    5. 䥑
    6. 鐁
    7. 鍇
    8. 銻
    9. 錋
    10. 鉜
    11. 鉒
    12. 鐣
同笔画
    1. 孁
    2. 鐍
    3. 䡀
    4. 觷
    5. 䎙
    6. 䆉
    7. 鐞
    8. 壥
    9. 䊮
    10. 䩁
    11. 㘥
    12. 纁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