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 基本解释
逋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辵( chuò),甫声。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本义:逃亡,逃跑)
(2) 同本义 [abscond;flee]
逋,亡也。——《说文》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
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为天下逋逃主。——《书·武臣》
六年其逋。——《左传·僖公十五年》
狼失声而逋。——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薮(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逋客(逃亡的人;避世的人)
(3) 拖欠,欠税 [be behind in payment]
逋租宿债勿复收。——沈约《宋书》
又如:逋债(拖延付债);逋租(拖欠租税)
(4) 懈怠;拖延 [slack;delay]
久逋王命。——房玄龄《晋书·蔡谟传》
又如:逋壅(拖延积压);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
词性变化
名
逃亡者 [fugitive]
可以怀远,可以柔逋。——《晋书》
常用词组
【漢典】
逋 國語辭典
動
-
逃走、逃亡。《說文解字·辵部》:「逋,亡也。」《左傳·僖公十五年》:「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三》:「訊其來何以故?曰:『悉檀長老命來候相公者。』余知僕逋。」
-
拖欠。如:「逋租」、「逋債」。元·周霆震〈埋怨樹〉詩:「朝旴械繫逮詞訟,夕敝鞭撲逋稅錢。」
【漢典】
逋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金文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逋」 爿片子逋簋商代晚期集成3113 | 「𨕝」 說文籀文 | 「逋」 睡.法164 | 「逋」 |
「」 五祀衛鼎西周中期集成2832 | 「逋」 說文‧辵部 |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