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bèi

ㄅㄟˋ

部首 貝

部外 0

总笔画 7

简体 贝

蛽 贝 𪚾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8C9D

上下结构

25111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mhny

buc

loa

60800

拼音 bèi

注音 ㄅㄟˋ

部首 貝 部外 0总笔画 7

基本区 8C9D笔顺 2511134

通

貝 基本解释

● 貝

bèi ㄅㄟˋ


  1. 蛤蜊、珠母、刀蚌、文蛤等有介殼軟體動物的總稱。
  2. 指貝類動物的硬殼:~殼。~雕。
  3. 古代用貝殼做的貨幣。
  4. 姓。

英语 sea shell; money, currency

德语 Muschel (S, Bio)​,Radikal Nr. 154 = Muschel, Kaurimuschel, Kaurigeld, Muschelgeld, Geld (S, Sprachw)​,Bei (Eig, Fam)​,Kaurischnecke, Kaurimuschel (S, Bio)

法语 coquillage,coquille,cauris

【漢典】

貝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貝

貝 bèi

〈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貝形。漢字部首之一。古時以貝殼爲貨幣,又用作裝飾,故從“貝”的字多與錢財寶物、裝飾品或貿易商品有關。本義:海貝)

(2) 牡蠣、蛤或其它軟體動物中腹足類和瓣鰓類的統稱。體軟無節,外束膜一層曰外套膜,能分泌液質,結構成殼,名爲介 [shellfish]

(3) 貝殼 [shell]

又如:貝閣(用貝殼裝飾宮門前的樓觀);貝闕(以貝裝飾的宮門樓觀);貝文(貝殼的紋彩);貝飾(貝制的飾物);貝雕(在貝殼上雕刻或鑲嵌的工藝品。包括人物、山川、花卉、動物以及傢俱、文具等)

(4) 古代貨幣 [tortoise coin]

大貝四寸八分以上。——《漢書·食貨志》

又如:貝貨(古代以貝殼爲貨幣,故稱貝貨);貝財(貨財);貝幣(原始貨幣)

(5) 錦上的貝形花紋 [shellfish-like pattern]。

如:貝冑(用文貝裝飾的頭盔)

(6) 印度貝多或貝多羅樹的簡稱。佛教徒以其葉寫經 [leaf]。

如:貝函(佛經經匣);貝多葉(多羅樹的葉;寫經的樹葉);貝典(貝夾。佛經);貝字(寫在葉上的字。指佛經);貝書(貝葉書。佛經)

(7) 貝爾的簡稱 [bel(縮寫b,B)]

(8) 姓

常用詞組


貝雕貝多芬貝殼貝勒貝母貝斯開灣
【漢典】

貝 國語辭典

貝ㄅㄟˋbèi
名
  1. 有甲殼的軟體動物。如蛤類、螺類等。

  2. 古代用貝殼做貨幣,稱為「貝貨」。漢·桓寬《鹽鐵論·錯幣》:「夏后以玄貝,周人以紫石,後世或金錢刀布。」

  3. 樂器名。一種吹奏樂器。今藏、蒙一帶,常將貝螺尖端磨穿為吹嘴,在梵樂中使用,音色渾厚。《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貝,蠡也,容可吹之以節樂,亦出南蠻。」

  4. 貝多或貝多羅樹的簡稱。佛教徒或以其葉寫經。唐·皮日休〈奉和魯望寒夜訪寂上人次韻〉:「數葉貝書松火暗,一聲金磬檜煙深。」

  5. 姓。如宋代有貝欽世,明代有貝秉。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漢典】
【酉集中】【貝】 貝·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0

貝 《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 貝·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𠀤博蓋切,音䟺。【埤雅】貝以其背用,故謂之貝。【說文】海介蟲也。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爾雅·釋魚】貝居陸贆,在水者蜬,大者魧,小者𧐐。【註】大貝如車渠,細貝亦有紫色者。【又】餘貾黃白文。【註】黃爲質,白文爲點。【又】餘泉白黃文。【註】白爲質,黃爲文點,今紫貝也。【又】蚆博而頯。【註】頯者,中央廣兩頭銳。【又】蜠大而險。【註】險者,謂汙薄。【疏】此辨貝居陸,居水,大小文采不同之名也。【相貝經】朱仲受之於琴高,以遺會稽大守嚴助,其略曰:貝盈尺,狀如赤電黑雲曰紫貝,赤質紅章曰珠貝,靑地綠文曰綬貝,黑文黃畫曰霞貝。下此有浮貝、濯貝、皭貝、慧貝。

又【山海經】隂山漁水中多文貝,邽山濛水多黃貝。【易·震卦】億喪貝。【註】貝,資貨糧用之屬也。【書·盤庚】具乃貝玉。【疏】貝者,水蟲。古人取其甲以爲貨,如今之用錢然。

又【顧命】大貝。【傳】大貝如車渠。【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註】《食貸志》有十朋五貝,皆用爲貨,各有多少,兩貝爲朋,故直二百一十六。

又錦名。【書·禹貢】厥篚織貝。【疏】貝,錦名。【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又樂器。【正字通】梵貝,大可容數斗,乃蠡之大者,南蠻吹以節樂。

又飾也。【詩·魯頌】貝胄朱綅。【傳】貝胄,貝飾也。【疏】貝甲有文章,故以爲飾。

又州名。【廣韻】周置貝州,以貝丘爲名。

又姓。【玉篇】貝氏,出淸河貝丘。《姓苑》:古有賢者貝獨坐,唐有貝韜。

又【正韻】邦妹切,音背。義同。

又【集韻】敗古作貝。註詳攴部七畫。

【漢典】
【卷六】【貝】

貝 《说文解字》

【卷六】【貝】
『說文解字』

海介蟲也。居陸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凡貝之屬皆从貝。博蓋切

『說文解字注』

(貝)海介蟲也。介蟲之生於海者。居陸名猋,在水名蜬。見釋魚:猋作贆,俗字也。蜬亦當作函,淺人加之偏傍耳。虫部曰:蜬,毛蠹也。則非貝名。象形。象其背穹隆而腹下岐。博葢切。十五部。古者貨貝而寶龜。謂以其介爲貨也。小雅:旣見君子,錫我百朋。箋云:古者貨貝,五貝爲朋。周易亦言十朋之龜。故許以貝與龜類言之。食貨志:王莽貝貨五品。大貝、壯貝、幺貝、小貝皆二枚爲一朋,不成貝不得爲朋。龜貨四品。元龜當大貝十朋,公龜當壯貝十朋,矦龜當幺貝十朋,子龜當小貝十朋。此自莽法。鄭箋詩云古者五貝爲朋,注易以爾雅之十龜,未嘗用歆、莽說也。周而有泉。周禮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斂市之不售,貨之滞於民用者。注云:布,泉也。讀爲宣布之布。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於水泉,其流行無不徧。泉始葢一品,周景王鑄大泉而有二品。按許謂周始有泉,而不廢貝也。至秦廢貝行錢。秦始廢貝,專用錢。變泉言錢者,周曰泉,秦曰錢,在周秦爲古今字也。金部錢下鍇本云:一曰貨也。檀弓注曰:古者謂錢爲泉布。則知秦漢曰錢,周曰泉也。周禮泉府注云:鄭司農云:故書泉或作錢,葢周人或用假借字,秦乃以爲正字。凡貝之屬皆从貝。

【漢典】

貝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pei˥˧ 唐代读音 *bɑ̀i日语读音 KAI韩语罗马 PHAY现代韩语 패越南语 buổi

客家话 [梅县腔] bi5 bui5 [海陆腔] bui5 [东莞腔] bui5 [沙头角腔] bui5 [陆丰腔] bui5 [客英字典] bui5 bi5 [台湾四县腔] bui5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i4 bui4 [宝安腔] bui5粤语 bui3

近代音 幫母 齊微韻 去聲 背小空;中古音 幫母 泰韻 去聲 貝小韻 博蓋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曷部 ;王力系统:幫母 月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貝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貝」 前5.10.2合8490 「貝」 亞一父乙簋商代晚期集成3990 「貝」 包2.274 「貝」 說文‧貝部 「貝」 睡.為18 「貝」 「贝」 「貝」
「貝」 甲777合29694 「貝」 作父己簋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3861 「貝」 天策          
「貝」 甲1650合29324 「貝」 貝父乙觚西周早期集成7310 「貝」 曾80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蛽
贝
𪚾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䁅(bei4)
    2. 被(bei4)
    3. 䔒(bei4)
    4. 㾱(bei4)
    5. 䡶(bei4)
    6. 骳(bei4)
    7. 俻(bei4)
    8. 勃(bei4)
    9. 碚(bei4)
    10. 邶(bei4)
    11. 㣁(bei4)
    12. 鞁(bei4)
同部首
    1. 贘
    2. 賞
    3. 賰
    4. 䝯
    5. 筫
    6. 䝽
    7. 賍
    8. 賺
    9. 贄
    10. 䝩
    11. 䞄
    12. 賗
同笔画
    1. 汫
    2. 牢
    3. 伮
    4. 丣
    5. 伹
    6. 㶣
    7. 扴
    8. 𠄢
    9. 𠄖
    10. 炀
    11. 芲
    12. 皀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