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 基本解释
謹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謹
形
(1) (形聲。從言,堇( qín)聲。本義:謹慎,小心)
(2) 同本義 [careful;cautious]
謹,慎也。——《說文》
以謹無良。——《詩·大雅·民勞》
以謹罔極。
謹畜藏。——《荀子·王制》
謹厚以爲厚。——《楚辭·懷沙》
謹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謹食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不自謹惜。——清· 張廷玉《明史》
謹護其失。——清· 劉開《問說》
又如:謹畏(小心謹慎);謹肅(嚴謹認真);謹言(謹慎說話);謹厚(謹慎忠厚);謹介(謹慎耿介)
(3) 恭敬 [respectful]
謹斬樊於期頭。——《戰國策·燕策》
謹使臣良。——《史記·項羽本紀》
謹諾。
謹奉神稷而以從。——《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又如:謹呈(敬呈);謹啓;謹致謝意;謹祈;謹恪(謹謹恭敬);謹白(敬告,敬啓);謹稟(稟告);謹媚(恭順柔媚)
(4) 謹嚴;嚴格 [careful and precise;strict;rigorous]。
如:謹急(謹嚴急刻);謹細(謹嚴細密);謹質(謹嚴質樸)
詞性變化
◎ 謹
動
(1) 嚴防;嚴禁 [be strictly on guard against;strictly forbid]。
如:謹風(防風);謹盜(防盜)
(2) 嚴守;謹守 [strictly observe or abide by]。
如:謹律(謹守戒律);謹戶(嚴守門戶);謹立(嚴守立身爲人之道)
常用詞組
謹 國語辭典
-
慎重、小心。《商君書·壹言》:「治法不可不慎也,國務不可不謹也。」《禮記·緇衣》:「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
-
嚴禁。《詩經·大雅·民勞》:「毋縱詭隨,以謹無良。」《荀子·王制》:「易道路,謹盜賊。」
-
恭敬。《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南史·卷二三·王華傳》:「少謹篤,為從伯司徒謐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