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sòng

ㄙㄨㄥˋ

部首 言

部外 7

总笔画 14

简体 诵

诵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8AA6

左右结构

41112515425112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yceh

yrnib

sxld

07627

拼音 sòng

注音 ㄙㄨㄥˋ

部首 言 部外 7总笔画 14

统一码 8AA6笔顺 41112515425112

通

誦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誦

sòng ㄙㄨㄥˋ

     ◎ 见“诵”。

英语 recite, chant, repeat

德语 laut lesen, vortragen, vorlesen (V)​,Song (Eig, Fam)

法语 lire ou réciter à haute voix

© 汉典

誦 國語辭典

诵ㄙㄨㄥˋsòng
动
  1. 大声朗读。如:「朗诵」、「诵读」。

  2. 陈述、称说。《孟子·告子下》:「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3. 怨谤、讽谏。《左传·襄公四年》:「臧纥救鄫侵邾,败于狐骀……国人诵之。」《国语·楚语上》:「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三国吴·韦昭·注:「诵,谓箴谏时世也。」

  4. 背念。如:「背诵」。唐·杜甫〈可叹〉:「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5. 赞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文王之功,天下诵而歌舞之。」通「颂」。

名
  1. 诗文。《诗经·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

副
  1. 公开的。《汉书·卷三·高后纪》:「平阳侯驰语太尉勃,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颜师古注引邓展曰:「诵言,公言也。」通「颂」。

© 汉典
【酉集上】【言】 誦·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誦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誦·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似用切,音頌。【說文】諷也。【徐曰】臨文爲誦。誦,從也。以口從其文也。【廣韻】讀誦也。【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詩·大雅】誦言如醉。【禮·文王世子】春誦夏絃。【史記·儒林傳】兒寬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

又【廣雅】論也,言也。【韓非子·難言篇】時稱詩書,道法往古,則見以爲誦。【註】誦,說舊事也。【王融·策秀才文】進講誦志,以沃朕心。【註】誦,言也。

又【正字通】怨謗亦曰誦。【左傳·襄四年】臧紇侵邾,敗于狐駘,國人誦之。

又【晉語】惠公入,而背內外之賂。與人誦之,皆怨辭也。

又官名。【周禮·地官】誦訓。【鄭註】能訓說四方所誦習,及人所作爲久時事。

又鳥名。【山海經】開明南有誦鳥。

又通作訟。詳訟字註。

又叶侯容切,音慵。【詩·小雅】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又叶牆容切,音從。【楚辭·九辯】欲循道而平驅兮,又未知其所從。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壓按而學誦。

© 汉典
【卷三】【言】

誦 《说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諷也。从言甬聲。似用切

『說文解字注』

(誦)諷也。从言。甬聲。似用切。九部。

© 汉典

誦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suŋ˥˧ 唐代读音 ziòng日语读音 TONAERU YOMU韩语罗马 SONG现代韩语 송越南语 tụng

客家话 [海陆腔] siung6 [客英字典] siung5 [台湾四县腔] siung5 [陆丰腔] siung5 [东莞腔] sung3 [宝安腔] siung3 [梅县腔] siung5 [客语拼音字汇] sung4 xiung4粤语 zung6

近代音 心母 東鍾韻 去聲 訟小空;中古音 邪母 用韻 去聲 頌小韻 似用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東部 ;王力系统:邪母 東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誦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誦」 說文‧言部「誦」「诵」 「誦」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诵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㕬(song4)
    2. 吅(song4)
    3. 颂(song4)
    4. 䛦(song4)
    5. 訟(song4)
    6. 𠅅(song4)
    7. 餸(song4)
    8. 鎹(song4)
    9. 䢠(song4)
    10. 㮸(song4)
    11. 送(song4)
    12. 讼(song4)
同部首
    1. 詙
    2. 䛞
    3. 謒
    4. 諾
    5. 譋
    6. 謰
    7. 訌
    8. 詋
    9. 諰
    10. 訐
    11. 讗
    12. 訶
同笔画
    1. 䁏
    2. 様
    3. 聚
    4. 竬
    5. 㫁
    6. 端
    7. 潢
    8. 澚
    9. 稬
    10. 觩
    11. 㔢
    12. 暝
初中古诗词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