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yùn

ㄩㄣˋ

部首 艹

部外 16

总笔画 19

简体 蕴

蕰 蕴 薀 藴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860A

上下结构

122554444253412522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axll

tvft

ezol

44912

拼音 yùn

注音 ㄩㄣˋ

部首 艹 部外 16总笔画 19

基本区 860A笔顺 1225544442534125221

通

蘊 基本解释

● 蘊

yùn ㄩㄣˋ


  1. 積聚。
  2. 蓄藏;包含。
  3. 深奧的涵義。如:精蘊。
  4. 盛。
  5. 尊崇。
  6. 通「熅」。悶熱。
  7. 通「緼」。亂麻。
  8. 佛家用語。梵文skandha的意譯,意為類別。佛家稱色、受、想、行、識為「五蘊」,為對一切有為法的概括和分類。

● 蘊

wēn ㄨㄣ


  1. 饒。
  2. 水草名。

英语 collect, gather, store; profound; (Budd.) skandha

德语 abholen, einsammeln

法语 accumuler,contenir

【漢典】

蘊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蘊

蘊 yùn

動

(1) (形聲。从艸,蘊( yùn ) 聲。本義:積聚,蓄藏)

(2) 同本義 [accumulate]

薀,積也。——《說文》 按:字亦作「蘊」。

蘊,聚也。——《廣雅》

芟夷蘊崇之。——《左傳·隱公六年》

蓄而弗治將蘊。——《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而以是相蘊。——《莊子·齊物論》

我心蘊結兮。——《詩·檜風·素冠》

蘊利生孽,姑使無蘊乎。——《左傳·昭公十年》

又如:蘊積(蘊藏;積聚);蘊哲(蓄藏智慧);蘊藝(藏蓄的才華)

(4) 包藏;包含 [contain]

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莊子》

詞性變化


◎ 蘊

蘊 yùn

名

(1) 亂麻 [coarse hemp]

[裏媼] 即束蘊請火去婦之家,曰:「吾犬爭肉相殺,請火治之。」——《韓詩外傳》

(2) 佛教語意爲蔭覆 [shadow]。也譯作「陰」,如佛經以色、受、想、行、藏爲五陰,也作五蘊

◎ 蘊

蘊 yùn

形

(1) 悶熱 [hot]。

如:蘊隆(熱氣很盛);蘊暑(酷熱)

(2) 深奧 [profound]。

如:蘊藉(雋永);蘊奧(精深的含義);蘊蘊(深厚的樣子)

常用詞組


蘊藏蘊含蘊涵蘊和蘊結蘊藉蘊聚蘊蓄
【漢典】

蘊 國語辭典

蘊ㄩㄣˋyùn
動
  1. 積聚。如:「這座山蘊藏豐富的資源。」《左傳·昭公十年》:「蘊利生孽,姑使無蘊乎?」

  2. 包含。如:「蘊含」。唐·李白〈化城寺大鐘銘〉:「少蘊才略,壯而有成。」

名
  1. 事理精奧之處。如:「精蘊」、「底蘊」。《清史稿·卷九四·樂志一》:「奧義微機,莫探其蘊。」

  2. 亂麻、枯草。《韓詩外傳·卷七》:「今令姑呼汝,即束蘊,請火去婦之家。」

【漢典】
【申集上】【艸】 蘊·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6

蘊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蘊·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6

【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𠀤音縕。【玉篇】積也,聚也,蓄也。【詩·大雅】蘊隆蟲蟲。

又【檜風】我心蘊結。

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韻會】云:應作蘊。【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又聚草以𤑔火曰蘊。【韓詩外傳】里母朿蘊,請火于去婦之家。【前漢·召信臣傳】𤓉蘊火。

又【類篇】於問切,音慍。義同。

又【韻會】與怨通。【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註】怨同蘊。

又與宛通。【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註】宛讀爲蘊。

又與縕通。【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

又【羣經音辨】紆云切,音氳。蘊淪,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註】言蘊淪。

又讀入聲。【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註】於積反。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揚子·方言】饒也。

【漢典】
【卷一】【艸】

↳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蘊”字头,请参考“薀”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積也。从艸溫聲。《春秋傳》曰:“薀利生孽。”於粉切

《說文解字注》

(薀)積也。左傳:芟夷薀崇。杜注:薀,積也。又蘋𦾴薀藻之菜注:薀藻,聚藻也。小雅都人士、禮記禮運、借菀苑字爲之。从艸溫聲。於粉切。十三部。俗作蘊。春秋傳曰:薀利生孽。左傳昭十年文。

【漢典】

蘊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yn˥˧ 日语读音 TSUMU TAKUWAERU OSAMERU韩语罗马 ON现代韩语 온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wun5 wun3 [宝安腔] wun3 [海陆腔] wun5 wun3 [陆丰腔] wun6 [客英字典] vun3 vun5 [梅县腔] wun3 [客语拼音字汇] vun3粤语 wan3 wan5潮州话 温6 温2 ,ung6 ung2(ŭng úng)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蘊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蕰
蕴
薀
藴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貟(yun4)
    2. 鄆(yun4)
    3. 愠(yun4)
    4. 韫(yun4)
    5. 员(yun4)
    6. 緷(yun4)
    7. 藴(yun4)
    8. 缊(yun4)
    9. 蕴(yun4)
    10. 㞌(yun4)
    11. 韗(yun4)
    12. 腪(yun4)
同部首
    1. 蘱
    2. 蒅
    3. 䓄
    4. 䔆
    5. 葙
    6. 茾
    7. 䓱
    8. 蕉
    9. 荊
    10. 蓺
    11. 藛
    12. 莖
同笔画
    1. 蘉
    2. 鵮
    3. 䭮
    4. 韛
    5. 㰂
    6. 瓆
    7. 䨬
    8. 䕦
    9. 㺢
    10. 礙
    11. 鏏
    12. 鯖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