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wéi

ㄨㄟˊ

部首 糹

部外 8

总笔画 14

简体 维

维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DAD

左右结构

5544443241112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xwyg

vfog

zni

20915

拼音 wéi

注音 ㄨㄟˊ

部首 糹 部外 8总笔画 14

基本区 7DAD笔顺 55444432411121

通

維 基本解释

● 維

wéi ㄨㄟˊ


  1. 系,連結:~系。~縶。
  2. 保持:~持。~護。~修。~生素。
  3. 綱:綱~(總綱,亦指法度)。
  4. 數學名詞,幾何學及空間理論的基本概念,通常的空間有“三維”,平面是“二維”,直線只有“一維”。
  5. 思考:思~(亦作“思惟”)。
  6. 以,因爲:“~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7. 文言助詞,用於句首或句中:~新。~妙~肖。
  8. 姓。

英语 maintain, preserve, safeguard

德语 erhalten, bewahren ,unterhalten, erhalten ,zusammen halten, zusammenhalten [alt] ,Abmessung, Ausmaß (S)

法语 lier,joindre,maintenir,dimension

【漢典】

維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維

維 wéi

〈名〉

(1) (形聲。从糸( mì),隹( zhuī)聲。本義:系物的大繩)

(2) 同本義 [cord]

維,紘也。——《玉篇》

維,車蓋系也。——《說文》

維,系也。——《廣雅》

斡維焉系。——《楚辭·天問》

維王之大常。——《周禮·節服氏》。注:“維之以縷。”

居其維首。——《左傳·昭公十年》。疏:“綱也。”

天柱折,地維絕。——《淮南子·天文訓》

又如:維綱(用以系物和提網的繩。亦指維繫、保持)

(3) 隅,角落 [corner]

維,隅也。——《廣雅》

東北爲報德之維也。——《淮南子·天文》

又如:四維(四角);維那(寺院裏地位次於首座的僧職);維嶽降神(高山降其神靈)

(4) 關鍵 [key]

人君者,攝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維。——《後漢書·陳蕃傳》

法令爲維綱。——《管子·禁藏》

又如:維綱(綱紀;法度)

(5) 幾何學上指空間獨立而互相正交的方位數,通常的空間有三維,平面或曲面有二維,直線或曲線只有一維 [dimension]

(6) 網 [net]

維,網也。——《集韻》

(7) 古地名 [Wei,an ancient place name]。故地在今四川省理縣

(8) 生物體中的絲狀組織 [fiber]。

如:纖維(動、植物體中的絲狀組織)

詞性變化

◎ 維

維 wéi

〈動〉

(1) 拴;系 [tie up]

縶之維之,以永今朝。——《詩·小雅·白駒》

諸侯維舟。——《爾雅》。李注:“中央左右相維持者曰維舟。”

牛馬維婁。——《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注:“繫馬曰維。”

又如:維舟(系船靠岸停泊);維縶(羈絆束縛,強被挽留);維婁(繫縛;羈縻);維梢(系船停泊);維楫(系船之繩和船槳);維繩(用繩繫縛。比喻加以束縛);維結(連結);維城(連接城池以藩衛邦國)

(2) 思考,計度。通“惟” [think]

維萬世之安。——《史記·秦楚之際月表》

又如:維度(思念;計度)

(3) 維持;維繫 [hold together]

四方是維。——《詩·小雅·節南山》

又如:維匡(扶持匡正);維挽(維護,挽救)

(4) 表示判斷,相當於“乃”、“是”、“爲” [be]

衆維魚矣。——《詩·小雅·穀風》

又如:維聽(是聽);維恭維敬(畢恭畢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 維

維 wéi

〈介〉

由於 [because]

維子之故。——《詩·鄭風·狡童》

又如:維是(由於是…)

◎ 維

維 wéi

<連>

(1) 相當於“與” [and]

賁鼓維鏞。——《詩·大雅·靈臺》

與百官之政事師尹,維旅牧相,宣序民事。——《國語》

(2) 同“唯”。獨 [only]

維予與女。——《詩·小雅·穀風》

又如:維能(唯獨能夠)

◎ 維

維 wéi

〈助〉

(1) 用於句首,無義

維以不永傷。——《詩·周南·卷耳》

維昔黃帝,法天則天。——《史記·太史公自序》

(2) 用於句中,幫助判斷

我馬維駒。——《詩·小雅·皇皇者華》

常用詞組


維持維管束維護維生維生素維繫維新維修維也納
【漢典】

維 國語辭典

維ㄨㄟˊwéi
名
  1. 繫物的粗繩子。《說文解字·糸部》:「維,車蓋維也。」《儀禮·大射》:「中離維綱。」唐·賈公彥·疏:「綱與維皆用繩為之。」

  2. 法度、綱要。《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人君者,攝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維。」《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不以此時引綱維,盡思慮。」

  3. 細長的東西。如:「纖維」。

  4. 姓。如漢代有維汜。

動
  1. 繫、拴。《儀禮·士相見禮》:「飾之以布,維之以索。」唐·元稹〈大觜鳥〉詩:「白鶴門外養,花鷹架上維。」

  2. 連結。《周禮·夏官·大司馬》:「建牧立監,以維邦國。」

  3. 保持、護全。如:「維持」、「維護」。《韓非子·心度》:「故民樸而禁之以名,則治,世知維之以刑,則從。」

副
  1. 僅、只有。《詩經·小雅·谷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史記·卷二·夏本紀》:「毋若丹朱傲,維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絕其世。」

助
  1. 置於句首或句中的語氣詞,無義。《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唐·王勃〈滕王閣序〉:「時維九月,序屬三秋。」通「惟」、「唯」。

【漢典】
【未集中】【糸】 維·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維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 維·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廣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𠀤音惟。【說文】車蓋維也。

又【博雅】係也。【詩·小雅】縶之維之。【傳】維,繫也。【公羊傳·昭二十四年】且夫牛馬維婁。【註】繫馬曰維,繫牛曰婁。

又【詩·小雅】四方是維。【周禮·夏官·大司馬】以維邦國。【註】維,猶連結也。

又【儀禮·太射禮】中離維綱。【註】侯有上下綱,其邪制射舌之角爲維。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屠維。

又【前漢·賈誼傳】是猶度江河亡維楫。【註】維,所以繫船。

又【管子·牧民篇】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又【淮南子·天文訓】帝張四維,運之以斗。

又【楚辭·天問】幹維焉繫。【註】維,綱也。

又【爾雅·釋詁】伊維侯也。【註】發語辭。【韻會】案六經惟維唯三字皆通作語辭,又訓獨,尚書助辭皆用惟字,詩助辭多用維字,左傳助辭用唯字,論語助辭用惟字。新安朱氏曰:惟从心,思也。維糸,繫也。唯从口,專辭也,應辭也。然皆語辭,古書皆通用之。

又地名。【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註】應劭曰:故萊夷維邑。

又姓。【姓氏急就篇】漢維汜,妖巫,卷縣人。

又於恭切,音雍。【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盧維。【釋文】盧音雷。維,於恭反。

 

【漢典】
【卷十三】【糸】

維 《说文解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車蓋維也。从糸隹聲。以追切

『說文解字注』

(維)車葢維也。車葢之制,詳於考工記。而其維無考。許以此篆專系之車葢,葢必有所受矣。引申之,凡相系者曰維,韍維、綬維是也。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从糸隹聲。以追切。十五部。

【漢典】

維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wei˧˥ 唐代读音 ui日语读音 TSUNA TSUNAGU KORE韩语罗马 YU现代韩语 유

客家话 [海陆腔] wui2 [陆丰腔] wui3 [台湾四县腔] wi2 [客英字典] vui2 [梅县腔] wi2 wui2 [东莞腔] wui2 [客语拼音字汇] vui2 [宝安腔] wui2粤语 wai4

近代音 微母 齊微韻 平聲陽 微小空;中古音 喻以母 脂韻 平聲 惟小韻 以追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灰部 ;王力系统:餘母 微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維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隹」 宰椃角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9105 「維」 曾123 「維」 說文‧糸部   「維」 「维」 「維」
  「」 虢季子白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3            
  「維」 蔡侯墓殘鐘四十七片春秋晚期集成224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维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撝(wei2)
    2. 惟(wei2)
    3. 潙(wei2)
    4. 嵬(wei2)
    5. 鍏(wei2)
    6. 潿(wei2)
    7. 䥩(wei2)
    8. 䣀(wei2)
    9. 䙟(wei2)
    10. 䧦(wei2)
    11. 䝐(wei2)
    12. 濰(wei2)
同部首
    1. 紎
    2. 紑
    3. 紵
    4. 縳
    5. 紞
    6. 織
    7. 縎
    8. 絓
    9. 繈
    10. 縠
    11. 紺
    12. 繡
同笔画
    1. 㨾
    2. 嶆
    3. 䎻
    4. 瘦
    5. 戫
    6. 䐝
    7. 漞
    8. 蓿
    9. 䬀
    10. 蔈
    11. 䟷
    12. 瘉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