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汉剧(漢劇)

拼音 hàn jù

注音 ㄏㄢˋ ㄐㄩˋ

汉剧 词语解释

解释

◎ 汉剧 hànjù

[Hanju opera] 主要流传于湖北的一种地方戏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对京剧形成影响巨大。也称“汉调”

-----------------
国语辞典
汉剧hàn jùㄏㄢˋ ㄐㄩˋ
  1. 一种流行于湖北、陕西、河南等省的地方戏曲名称。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原以秦腔演变来的西皮,及安徽传来的二黄为主要唱腔,并和徽剧相互影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荆河、襄河、府河、汉河四支,对湘、川、赣等戏剧的发展都有影响。尤其清嘉庆、道光年间,传入北京,逐渐演变成京剧。伴奏乐器有胡琴、二弦、鼓板等。也称为「汉调」。

© 汉典

汉剧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汉剧

  •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民国时期定名汉剧,俗称“二黄”。汉剧是湖北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陕西省的第二大剧种,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境地内长江/汉水流域,以及湖南、陕西南部、四川和广东部分地区。
  • 汉剧角色共分为十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腔调除了西皮、二黄外,罗罗腔也用得较多。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鼓板等。
  •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剧中的二黄唱调,是现代京剧唱腔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汉剧又有“京剧唱腔之祖山”的美誉。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捍拒
      2. 焊炬
      3. 寒窭
      4. 捍拒
      5. 寒惧
      6. 寒具
      7. 含苴
      8. 焊炬
      9. 汗漫
      10. 悍诞
      11. 颔车
      12. 憾轲
      13. 汗如雨下
      14. 汗火
      15. 拥据
      16. 离经断句
      17. 苦苣
      18. 危惧
      19. 金莲华炬
      20. 搿犋
    相关词语
      1. 汉节
      2. 汉地
      3. 汉酺
      4. 汉武泉
      5. 汉帜
      6. 汉臣
      7. 壮汉
      8.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9. 衡汉
      10. 蠢汉
      11. 瞒人汉
      12. 清汉
      13. 剧烈
      14. 剧照
      15. 剧部
      16. 剧语
      17. 剧恶
      18. 剧坛
      19. 恶剧
      20. 匆剧
      21. 爱美的戏剧
      22. 潮剧
      23. 苏剧
      24. 优剧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