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chǔ

ㄔㄨˇ

部首 木

部外 9

总笔画 13

䠂 椘 檚 𣕑 𣗂 𤻇 𧯴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95A

上下结构

12341234521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ssnh

ddnyo

ffxi

44801

拼音 chǔ

注音 ㄔㄨˇ

部首 木 部外 9总笔画 13

基本区 695A笔顺 1234123452134

常 通 标

楚 基本解释

● 楚

chǔ ㄔㄨˇ


  1.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2.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
  3. 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4.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
  5. 痛苦:苦~。痛~。凄~。酸~。
  6. 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
  7. 姓。

英语 name of feudal state; clear

德语 Dornenzweig (S)​,Gebüsch (S)​,Gestrüpp (S)​,Leiden, Schmerz, Kummer (S, Lit)​,Rute (S)​,klar, rein, ordentlich, genau (Adj)​,Chu (Eig, Fam)​,Chu (Bezeichung der Provinzen Hunan und besonders Hubei)​ (Eig, Geo)​,Chu - Königreich im Gebiet des heutigen Süd-China zur Zeit der Streitenden Reiche (475 bis 221 v. Chr.)​ (Eig, Gesch)​,Chu - Name eines alten Staates (Eig, Pol)​,Leiden, Schmerz, Qual (S)​,Chu - Königreich im Gebiet des heutigen Süd-China zur Zeit der Frühlings- und Herbstannalen (722 bis 481 v. Chr.)​ (Eig, Gesch)

法语 propre,soigné,clair,net

【漢典】

楚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楚 chǔ

名

(1) (形声。从林,疋( 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 同本义 [thistle]。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

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3)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4) 周朝时国名 [Chu state]

(5)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6)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7)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8) 姓

词性变化


◎ 楚 chǔ

形

(1) 酸辛痛苦 [aching;grieved]

慷慨含辛楚。——陆机诗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

(3) 齐整;清晰 [in good order;neat;clear]

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

(4)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5) 鲜艳,华丽 [bright-coloured]

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

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

(6)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7) 伧俗,粗俗 [vulgar]。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

◎ 楚 chǔ

动

(1) 拷打 [flog;torture]

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

(2)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常用词组


楚材晋用楚辞楚楚楚楚不凡楚楚可怜楚弓楚得楚囚楚声楚天
【漢典】

楚 國語辭典

楚ㄔㄨˇchǔ
形
  1. 痛苦。如:「苦楚」。《史記·卷一○·孝文本紀》:「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

  2. 清晰、整齊。如:「清楚」。《詩經·小雅·賓之初筵》:「邊豆有楚,殽核維旅。」

  3. 鮮明、華麗。《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南朝梁·沈約〈少年新婚為之詠詩〉:「腰肢既軟弱,衣服亦華楚。」

名
  1. 古時教師用以責罰學生的小杖。《禮記·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漢·鄭玄·注:「夏,槄也;楚,荊也。二者所以撲撻犯禮者。」

  2. 國名:➊ ​ 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大陸地區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➋ ​ 五代時馬殷所建,為五代十國之一。有今大陸地區湖南及廣西東部等地,後為南唐所滅。

  3. 大陸地區湖南、湖北的通稱。或專指大陸地區湖北而言。

  4. 植物名。馬鞭草科蔓荊屬,落葉灌木。葉為掌狀複葉,邊緣有細鋸齒。七八月間開淡黃紫色花。也稱為「牡荊」。

  5. 姓。如宋代有楚公輔。

動
  1. 拷打。《聊齋志異·卷一·三生》:「鬼力楚之,痛甚而蹶。」

【漢典】
【辰集中】【木】 楚·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楚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楚·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古文〕𣕪【唐韻】【正韻】創舉切【集韻】創阻切,𠀤粗上聲。或作䠂。【說文】叢木也。一曰荆。【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註】楚楚,茨棘貌。

又【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

又【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

又萇楚,草名。羊桃也。【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又楚楚,鮮明貌。【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又辛楚,痛也,別作憷。【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

又國名。【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

又三楚,地名。【史記·貨殖傳】淮北郡、𨻰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

又南方曰楚。【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又姓。【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

又【唐韻】【韻會】𠀤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

又木名。出歷山。

又【類篇】山於切,音疎。【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

又叶弭沼切,音杪。【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漢典】
【卷六】【林】

楚 《说文解字》

【卷六】【林】
《說文解字》

叢木。一名荊也。从林疋聲。創舉切〖注〗𣕪,古文楚。

《說文解字注》

(楚)叢木。小雅傳曰。楚楚、茨棘皃。小徐引小謝詩曰。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一名荊也。一名當作一曰。許書之一曰。有謂別一義者。有謂別一名者。上文叢木泛詞。則一曰爲別一義矣。艸部?下曰楚木也。此云?也。是則異名同實。楚國或𧦝楚。或𧦝?。或絫𧦝?楚。從林。疋聲。創舉切。五部。

【漢典】

楚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u˨˩˦ 唐代读音 *chriǔ日语读音 IBARA SHIMOTO SUWAE韩语罗马 CHO现代韩语 초越南语 sở

客家话 [海陆腔] cu3 co3 [客英字典] cih3 [台湾四县腔] cu3 co3 [梅县腔] ze3 co3 chui3 [陆丰腔] cih3 [东莞腔] co3 [宝安腔] co3 [客语拼音字汇] co3 cu3 [沙头角腔] co3粤语 co2潮州话 co2

近代音 穿母 魚模韻 上聲 楚小空;中古音 穿初母 語韻 上聲 楚小韻 創舉切 三等 合口;穿初母 御韻 去聲 楚小韻 瘡據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清母 模部 ;王力系统:初母 魚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楚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楚」 粹1315合32986「楚」 弭叔師察簋西周晚期集成4254「楚」 包2.2「楚」 說文‧林部「楚」 睡.日甲65「楚」
「楚」 粹73合34220「楚」 余贎乘兒鐘春秋晚期集成183
「楚」 敓戟戰國早期集成11092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䠂
椘
檚
𣕑
𣗂
𤻇
𧯴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齭(chu3)
    2. 齼(chu3)
    3. 處(chu3)
    4. 础(chu3)
    5. 䊰(chu3)
    6. 褚(chu3)
    7. 处(chu3)
    8. 杵(chu3)
    9. 储(chu3)
    10. 処(chu3)
    11. 檚(chu3)
    12. 礎(chu3)
同部首
    1. 栝
    2. 查
    3. 㮛
    4. 杮
    5. 桄
    6. 棯
    7. 槪
    8. 櫘
    9. 柈
    10. 㰜
    11. 梡
    12. 棵
同笔画
    1. 𠍖
    2. 㟱
    3. 慍
    4. 裏
    5. 鉃
    6. 𠒩
    7. 愭
    8. 詶
    9. 暆
    10. 㫍
    11. 瘅
    12. 賄
小学古诗词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 《望天门山》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初中古诗词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唐·李白 《渡荆门送别》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唐·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唐·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元·张养浩 《山坡羊·骊山怀古》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