捺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手,奈声。本义:用手重按)
(2) 同本义 [press with force;press down]
先须捺后脚,然后勒前腰。——《游仙窟》
(3) 又如:捺上花冠;捺头向水下;捺印(盖指模或图章);捺抉(用力挤压);捺弮(向下弯曲如弓弩。形容禾穗丰硕)
(4) 抑制 [restrain]。如:按捺(抑制兴头,扫兴);捺硬(勉力抑制);勉强捺住心头的怒火
(5) 搁置;扣压 [suspend]
这事断断破不得,既承头翁好心,千万将呈子捺下。——《儒林外史》
词性变化
名
汉字笔画的一种,向右斜下,近末端微有波折。古又名“磔” [right-fall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s]
俗云捺,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书法离鉤·八磔》
【漢典】
捺 國語辭典
動
用手重按。如:「捺手印」。《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將隻手捺著左眼,飛跑出來。」
壓抑。如:「按捺不住」。《儒林外史·第二回》:「周進只得捺定性子,坐著教導。」
截留、擱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於是又在臬司和撫臺那裡,設法耽擱,這裡面已經不知捺了多少日子了。」
名
一種書法筆法。筆畫向右斜下,近末端處微有波折。永字八法稱為「磔」。《老殘遊記·第一一回》:「一撇一捺。」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