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形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cold]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3) 贫困 [poor;poverty-stricken]。
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4) 卑微;低微 [petty and low]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5) 冷清 [desolate]。
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6) 声音凄凉 [dreary;miserable]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又如:寒吟(哀鸣)
(7) 凋零;枯萎 [withered]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8) 谦词 [my]。
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词性变化
动
(1) 感到冷 [feel cold]。
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fear;dread]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end;stop]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winter]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寒暄
(2) 寒天 [of cold day]。
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3) 寒夜 [of cold night]。
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4)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chill;cold]。
如:受了一点寒
(5) 姓
常用词组
寒 國語辭典
-
冷。如:「酷寒」、「禦寒」、「飢寒交迫」、「天寒地凍」。《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唐·白居易〈長恨歌〉:「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
窮困。如:「貧寒」、「家境清寒」。《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綈袍以贈之。」
-
卑賤。如:「寒門」、「寒儒」。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秋冬寒冷的季節。與「暑」相對。《易經·繫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
國名。夏朝諸侯寒浞的封國。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濰縣境。
-
姓。如夏朝有諸侯寒浞,漢代有寒朗。
-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戰慄、害怕。如:「心寒」、「膽寒」。《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足以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
-
終止、停止。《左傳·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晉·杜預·注:「寒,歇也。」
〔古文〕𡫮
𡫾【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
𠀤音韓。【說文】凍也。本作
𡫾。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𨻰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又姓。漢博士寒朗。
又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又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寒 音韵方言
寒 字源字形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