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太平鼓

拼音 tài píng gǔ

注音 ㄊㄞˋ ㄆㄧㄥˊ ㄍㄨˇ

太平鼓 词语解释

解释
  • 打击乐器。舞蹈时用。在一个带长柄的铁圈上蒙以羊皮或驴皮,饰以彩画,柄上缀十余小铁环,用细长鼓槌敲击,即发出咚咚铮铮的声响。参阅清·王夫之《杂物赞》、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太平鼓》。
  • 民间舞蹈。表演时一边击太平鼓,一边舞蹈或演唱。按唐·张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诗云:“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是唐时已有此类舞蹈。
  • -----------------
    国语辞典
    太平鼓tài píng gǔㄊㄞˋ ㄆㄧㄥˊ ㄍㄨˇ
    1. 乐器名。以铁为腔,径四、五尺,蒙以皮纸,下有柄,串铁环,振动有声。旧时常用于春节时,或祭祀、跳神等活动。唐代已有,宋代称为「打断」。

    2. 流行于北平、东北、陕西、宁夏等地的舞蹈。各地跳法不同,表演者左手持鼓,右手握鼓鞭,一面击太平鼓,一面舞蹈或演唱。政和初曾被禁止,民间改名为「太平鼓」。也称为「单鼓」、「羊皮鼓」。

    © 汉典

    太平鼓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太平鼓

  • 太平鼓也叫“单鼓”、“羊皮鼓”。曲艺曲种。流行在东北农村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满族、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均为男性。演员手执用铁条做成的直径约尺许、鼓面蒙以驴皮的圆形单鼓,以竹制鼓键击鼓,载歌载舞。有对唱和群唱等形式。唱词有“内路鼓”和“外路鼓”之分:前者为必唱之词,后者有可增减的辅助唱词,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在旧社会,有时被用于祭祀、跳神等迷信活动。解放后,经过革新,用以表现人民欢快喜悦的情绪。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汰留
      2. 泰西
      3. 態色
      4. 泰國拳
      5. 汰黜
      6. 泰豆
      7. 歸骨
      8. 結骨
      9. 砧骨
      10. 辟穀
      11. 梵谷
      12. 執古
    相关词语
      1. 太山壓卵
      2. 太祝
      3. 太一数
      4. 太陰月
      5. 太清
      6. 太真玉鏡
      7. 毛太
      8. 航太
      9. 侈太
      10. 小太太
      11. 國太
      12. 姨太太
      13. 鼓严
      14. 鼓舌掀簧
      15. 鼓气
      16. 鼓舌扬唇
      17. 鼓勁
      18. 鼓暢
      19. 通鼓
      20. 衅鼓
      21. 连鼓
      22. 箫鼓
      23. 重興旗鼓
      24. 攻鼓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