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太學(太学)

拼音 tài xué

注音 ㄊㄞˋ ㄒㄩㄝˊ

太學 词语解释

解释

◎ 太学 tàixué

[the highest seat of learning in ancient times in China] 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即国学

观太学。——《后汉书·张衡传》

诸生学于太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君则在太学。

-----------------
国语辞典
太学tài xuéㄊㄞˋ ㄒㄩㄝˊ
  1. 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故养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师太学读书。」

英语 Imperial College of Supreme Learning, established in 124 BC, and the highest educational institute in ancient China until the Sui Dynasty

德语 höchste kaiserliche lehranstalt im alten china (V)​

法语 Taixue

© 汉典

太學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太学 (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
  • 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东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学讲堂"长十(丈)丈,宽三丈"。永建六年(130),汉顺帝诏修:赶学,"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徒竟达11.2万人,营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汰虐
      2. 汰舊換新
      3. 泰祖
      4. 泰皇
      5. 泰西
      6. 泰山
      7. 下穴
      8. 七穿八穴
      9. 壽穴
      10. 同穴
      11. 賊穴
      12. 石穴
    相关词语
      1. 太平真君
      2. 太平盛世
      3. 太常
      4. 太平島
      5. 太廟
      6. 太子太傅
      7. 以太
      8. 辰太
      9. 通太
      10. 何太
      11. 奓太
      12. 李提摩太
      13. 學界
      14. 學友
      15. 學究
      16. 學苑
      17. 學博
      18. 學根
      19. 鄭學
      20. 環境地質學
      21. 不學
      22. 聲韻學
      23. 邃學
      24. 崑山科技大學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