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古觀象臺)

拼音 běi jīng gǔ guān xiàng tái

注音 ㄅㄟˇ ㄐㄧㄥ ㄍㄨˇ ㄍㄨㄢ ㄒㄧㄤˋ ㄊㄞˊ

北京古观象台 词语解释

解释
原名“观象台”、“瞻象台”。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观象台之一。在北京建国门南泡子河旁。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兴建。至今留有清制的八件仪象: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象限仪、纪限仪、地平经仪和玑衡抚辰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汉典

北京古观象台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北京古观象台

  •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
  • 观象台建于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仍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海苔
      2. 挪抬
      3. 跺抬
      4. 水苔
      5. 灶臺
      6. 高抬
    相关词语
      1. 北烛仙人
      2. 北豆腐
      3. 北伐军
      4. 北讨南征
      5. 北叟失马
      6. 北京鸭
      7. 南北
      8. 华北
      9. 走南料北
      10. 社北
      11. 碛北
      12. 正南八北
      13. 台盏
      14. 台家
      15. 台鉴
      16. 台胞
      17. 台照
      18. 台诲
      19. 文昌台
      20. 一炮台
      21. 峿台
      22. 陵台
      23. 蒜台
      24. 璜台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