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方位名。与“南”相对 [north]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2) 败逃的军队 [defeated troops]
燕兵独追北,入至 临淄。——《战国策·燕策一》
(3) 姓
词性变化
动
(1) 败北 [be defeated]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2) 败逃 [retreat]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 贾谊《过秦论》
常用词组
北 國語辭典
-
方位名:➊ 相對於「南」而言。如:「北方」、「漠北」。➋ 地圖的上方。
-
敗逃的軍隊。《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斬將搴旗,追奔逐北。」
-
在北方或從北來的。如:「北國」、「北風」。《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
-
向北行。《呂氏春秋·孟春紀·孟春》:「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候鴈北。」
-
失敗、敗逃。如:「敗北」。《韓非子·五蠹》:「魯人從君戰,三戰三北。」
-
向北,表示行動的方向。如:「北上」、「北征」。《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京索既扼,引師北討。」
-
違反、背叛。《說文解字·北部》:「北,乘也,从二人相背也。」《戰國策·齊策六》:「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通「背」。
-
(一)之讀音。
北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pei˨˩˦; pei˥˧ 唐代读音 *bək日语读音 KITA NIGERU韩语罗马 PWUK PEY现代韩语 배 북
客家话 [沙头角腔] biet7 [海陆腔] bet7 [梅县腔] bet7 [东莞腔] bet7 [客英字典] bet7 [陆丰腔] bet7 [客语拼音字汇] bed5 [台湾四县腔] bet7 [宝安腔] bet7粤语 baak1 bak1潮州话 bag4 (pak)
近代音 幫母 齊微韻 入聲作上聲 筆小空;中古音 幫母 德韻 入聲 北小韻 博墨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德部 ;王力系统:幫母 職部 ;
北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北」 後2.3.16合34149 | 「北」 吳方彝蓋西周中期集成9898 | 「北」 包2.153 | 「北」 說文‧北部 | 「北」 睡.法174 | 「北」 |
「北」 菁2.1合6057 | 「北」 𧽙鼎西周晚期集成2815 | ||||
「北」 菁6.1合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