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會意。甲骨文字形。左爲“行”的省寫,中爲繩索形,右是“人”形。意爲人握轡行於道中,即駕駛車馬。本義:駕駛車馬)
(2) 同本義。也作“馭” [drive a carriage]
御,使馬也。——《說文》
徒御不驚。——《詩·小雅·車攻》
以御見,侍中。——《漢書·荀彘傳》
禮樂射御書數。——《周禮·大司徒》
樑弘御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衆…甚未足畏。——《資治通鑑》
又如:御輪(趕車);御策(駕馭馬匹的鞭子);御正(駕駛使不偏斜);御夫(駕馭車馬的人)
(3) 後亦泛指駕馭一切運行或飛行之物 [ride on]
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反。——三國魏· 曹植《洛神賦》
又如:御天(控御天道);御氣(制御血氣);御物(駕馭萬物)
(4) 統治;治理 [rule;administer]
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漢· 賈誼《過秦論》
又如:御世(治理天下);御民(統治人民);御宇(統治天下)
(5) 控制;約束以爲己用 [control]。
如:御節(主掌季節);御氣(制御血氣)
(6) 統率;率領 [command]
皇帝親御六師,即離三蜀,霜戈萬隊,鐵馬千羣。——《舊唐書》
又如:御兵(統率軍隊)
(7) 使用;應用 [use]
不可以御蓬。——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又如:御器(使用器具)
(8) 載,裝運 [charge]
乘六馬,御婦人以出正閨。——《說苑》
(9) 抵擋 [resist]
無御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不知御。——明· 劉基《賣柑者言》
又如:禦寒
(10) 違逆 [run counter to]
天下服而無御,四境 靜而無虞。——《新書》
(11) [皇帝]駕臨 [your arrival]
帝御溫德殿。——《三國演義》
又如:御便殿(皇帝駕臨便殿)
(12) 指侍奉皇帝的妃嬪 [imperial concubine]
倚嬪御歌。——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詞性變化
〈名〉
(1) 駕駛車馬的人 [driver]
徒御不驚,大庖不盈。——《詩·小雅》
臘月,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 莊賈殺以降 秦。——《史記》
(2) 車和馬 [carriage and horse]
沙市放船寒月白,渚宮留御古苔斑。—— 王安石《送王龍圖》
(3) 僕役,侍從,陪伴主人提供服務的人 [attendant]
賓御如浮雲,從風各消散。——李白《南奔書懷》
(4) 宮中女官名 [court’ woman]
王御不參一族。——《國語》。韋昭注:“御,婦官也。”
(5) 對帝王所作所爲及所用物的敬稱 [imperial]
出御便殿。——清· 張廷玉《明史》
又如:御膳(皇帝的飲食);御筆(皇帝親筆書寫);御酒(專供皇帝、宮廷飲用的酒);御弟(皇上的弟弟);御狀(向皇帝告狀)
(6) 宮禁 [court]。
如:御街(京城裏的大街);御試(殿試);御堤(禁苑中的堤);御殿(宮殿)
〈動〉
(1) 息止;禁止;阻止 [stop]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則不御。——《易·繫辭上》
亦以御冬。——《詩·邶風·穀風》
於是又節用御欲。——《荀子·榮辱》
又如:御水(避水旱災);御火(避火災);御守(防守);御捍(防禦,保衛);禦寇(防禦賊寇);御備(防備)
(2) 抵禦 [defense]
亦以御冬。——《詩·邶風·穀風》
禦寒暑之美服。——《公羊傳·桓公八年》
晉人御師必於殽。——《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御兇(抗拒兇邪之氣);御戰(爲抵禦敵人的侵犯而作戰)
常用詞組
御 國語辭典
-
駕馭車馬。如:「駕御」、「御馬」。《說文解字·彳部》:「御,使馬也。」《韓非子·難三》:「知伯出,魏宣子御,韓康子為驂乘。」
-
統治、治理。《書經·大禹謨》:「臨下以簡,御眾以寬。」《國語·周語上》:「瞽告有協風至,王即齋宮,百官御事。」
-
侍奉。《書經·五子之歌》:「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漢·孔安國·傳:「御,侍也。」
-
進獻。《禮記·曲禮上》:「御食於君,君賜餘器之溉者,不寫,其餘皆寫。」
-
抵擋、阻止。《詩經·邶風·谷風》:「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是歲漢兵之出擊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通「禦」。
-
天子的、帝王的。如:「御膳」、「御醫」、「御花園」。
-
駕車的人。《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左傳·成公十六年》:「其御屢顧,不在馬。」
-
侍從、僕役。《國語·吳語一》:「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隨諸御。」唐·李白〈南奔書懷〉詩:「賓御如浮雲,從風各消散。」
-
姓。如周代有御鞅。
-
迎接。《詩經·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漢·鄭玄·箋:「御,迎也。」《楚辭·屈原·離騷》:「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
〔古文〕𢓷
𢕜【唐韻】【集韻】【類篇】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
𠀤音禦。【說文】使馬也。【徐鍇曰】卸解車馬也。从彳从卸,皆御者之職。【詩·小雅】徒御不驚。
又【正韻】統也。【賈誼·過秦論】振長策而御宇內。
又【韻會】凡天子所止曰御。前曰御前,書曰御書,服曰御服,皆取統御四海之內。【蔡邕·獨斷】御者,進也。凡衣服加於身,飮食適於口,妃妾接於寢皆曰御。【釋名】御,語也。尊者將有所欲,先語之也。亦言職𤰞,尊者有所勤御,如御牛馬然也。【禮·王制】千里之內以爲御。【註】御謂衣食。【疏】御是進御所須,故爲衣食。
又【廣韻】侍也,進也。【詩·小雅】飮御諸友。【傳】御,進也。【箋】御,侍也。吉甫遠從鎬地來,飮之酒,使諸友侍之。
又【正韻】勸侑也。【禮·曲禮】御食于君。【註】勸侑曰御。
又主也。【禮·曲禮】問大夫之子,長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註】御猶主也。【疏】謂主事也。
又禦也。【詩·邶風】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又傅御,日御,御史,𠀤官名。【詩·大雅】王命傅御,遷其私人【箋】傅御貳王治事,謂冢宰也。【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日官,日御,典曆數者。【前漢·百官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秩千石,有繡衣直指。【後漢·百官志】侍御史掌察舉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違失,劾舉之。凡郊廟朝會,則二人監威儀,有違失,則劾奏。
又女官。【周禮·天官·女御】掌御敘于王之燕寢。【周語】內官不過九御。
又姓。【正字通】周有御鞅。
又【類篇】偶舉切,馭上聲。止也。【左傳·襄四年】季孫不御。【註】御,止也。【釋文】御,魚呂反。
又魯邑名。【左傳·襄二十二年】雨過御叔,御叔在其邑。【註】御叔,魯御邑大夫。【釋文】御,魚呂反。
又御龍,複姓。【史記·夏本紀】劉累學擾龍,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
又【集韻】魚駕切,牙去聲。相迎也。【詩·召南】百兩御之。【箋】御,迎也。【禮·曲禮】君命召,雖賤人,大夫士必自御之。【集韻】或作迓。
御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y˥˧ 唐代读音 *ngiù日语读音 ON OSAMERU韩语罗马 E A现代韩语 어越南语 ngự
客家话 [客英字典] ngi5 [海陆腔] ngi6 [梅县腔] ngi5 ham2 [宝安腔] ng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yi4 [台湾四县腔] ngi5 [陆丰腔] gni6 [东莞腔] ngi5粤语 jyu6 ngaa6潮州话 ghe6(gŭr) ghe7(gūr)
近代音 中古音 疑母 御韻 去聲 御小韻 牛倨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模部 ;疑母 模部 ;王力系统:疑母 魚部 ;疑母 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