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沬
1、2《甲文编》440页。3、4、5、7《战文编》750页。6、8《说文》237页。9《汉印徵》卷11,12页。10《四体大字典》746页。
形声字。从水,未声。甲骨文像人就皿掬水洗面之形。或从,像皿中有水。金文或从双手执覆皿形,或省皿,与甲骨文构形之义近,《说文》古文从水,从頁(像人头面形),与字形4同。按:初文为会意,至小篆作“沬”,则变会意为形声。《说文》:“沬,洒(洗)面也。”形虽失而本义犹存。《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沬血钦泣”,李善注:“言流血在面如盥颒也。”有其本义。读huì。甲骨刻辞用为人名(例略)。陈逆簋“羕令湏寿”,“湏寿”读“眉寿”,长寿义,为假借。又音mèi。春秋时卫邑。又,古水名。(王逸鹤)
——李学勤《字源》
扩展阅读
这是个“沬”(huì会)字。从甲骨文①看得很清楚,右边是面朝左弯着腰的一个人,左下部放着一个器皿,左上方是人的手,即用手捧水在洗脸洗头。金文②也基本上是甲骨文的形象。可是到了小篆③就简化成左形(水)右声(未)的形声字了。楷书④与小篆的形体基本一致。
这个“沬”字的本义是洗脸。可是当它读为mèi(昧)的时候,其词义与“昧”字相通,当“微暗”、“无知”的意思讲。
值得注意的是:“沬”与“沫”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后者的右边是“本末”的“末”字(下面的横画短),应读为mò(莫),指“泡沫”、“唾沫”。
①洒面也。从水,未聲。,古文沬从頁。荒内切(huì)。
【譯文】沬,洗臉。从水,未聲。,古文沬字,从頁。
【注釋】①沬:今作靧。又作頮。《段注》:“(頮)从兩手匊水而洒其面,會意也。(靧)从面,貴聲。”
【參證】甲文作、。羅振玉《增訂殷虚書契考釋》:“象人散髮就皿洒面之狀。”
汉典: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