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沉
1、2、3《甲文编》439页。4《金文编》737页。5《古文典》1406页。6《说文》234页。7、9《篆隶表》804页。8《篆隶表》803页。
会意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从水,从牛(牛或倒作),或从羊(从二羊者同),或从(姚孝遂谓为圈养的一头羊),并同,像沉牛、羊、于水之形。本义为沈祭(古代祭水神的仪式,因向水中投祭品而得名)。《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沈。”《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貍沈祭山林川泽。”甲骨文用其本义。《合集》16187:“贞:沈十牛。” 16186:“沈三。”16191:“贞:沈十羊,十豖。”引申为沈没等义。经籍多以“沈”为之。汉隶或作“沉”,为讹变。今统作“沉”。读chén。又音shěn。同“瀋”(参“瀋”条)。又,国名,地名,姓。(王逸鹤)
——李学勤《字源》
扩展阅读
这个“沈”字本为“沉”字。从甲骨文①看,是在水中沉没了一头牛(中间是牛头形),可见这是个会意字。到了金文②,左边好像是一个人颈上束着绳索,右边是水,是人沉到水中了。小篆③的形体与金文基本上一致,只是把左右部分的位置颠倒了一下。④是楷书的写法,⑤是楷书的形体发生了伪变。
“沈”字的本义就是“沉没”。后来因为“沈”字还兼地名和姓,古人又造了一个专当“沉没”讲的“沉”字,而让“沈”字专作姓或地名用了。这样,“沉”、“沈”二字有了明确的分工。比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个“沉舟”就是沉没了的船。“折戟沉沙”,也不再写作“折戟沈沙”了。
至于“瀋阳”现在写作“沈阳”,这是借“沈”字当简化字用了。
请注意:“沈沈”二字连用时,多形容宫室很深的样子,这时读音也变了,应读为tán tán(谈谈)。
陵上①滈水也。从水,冘聲。一曰:濁黕②也。直深切(chén)。又,尸甚切(shěn)。
【譯文】沈,山嶺上凹處的積水。从水,冘聲。另一義説,沈是穢濁的渣滓污垢。
【注釋】①陵上句:《段注》:“謂陵上雨積停潦(lǎo)也。”王筠《句讀》:“謂陵上凹處停潦也。”②黕(chén):《段注〉:“黑部曰:‘黕,滓垢也。’黕、沈同音通用。”
【參證】甲文作,金文作。羅振玉《增訂殷虚書契考釋》:“此(指甲文一、二字形)象沈牛於水中,殆即貍沈之沈字。”按:甲文第三形象沈羊于水之形。今俗作“沉”。
汉典: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