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永
1、2《甲文编》450页。3《金文编》744页。4、5《类编》460页。6《说文》240页。7《隶辨》446页。
会意字。甲骨文从人,从水,从彳。从人从水,像人在水中游的样子,彳本是行字的左旁,有前进之意。“永”的本义是人在水中向前游,后分化“泳”字表永之本义。《六书故·地理三》:“永,潜行水中谓之永。《诗》云:‘汉之广矣,不可永思。’别作‘泳’。”按今《诗·周南·汉广》作“泳”。永由本义引申为水流长。《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又引申为时间久远之义。《书·尧典》:“日永星火。”永还有永远义。《诗·卫风·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永通假“咏”。《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孔传:“歌咏其义以长其言。”按《汉书·礼乐志》引作“歌咏言”。“永”之金文、小篆略同甲骨文,只是右侧水形变成一条实线。隶书、楷书笔画化,失去原形。(冯华)
1《甲文编》450页。2《金文编》749页。3《类编》460页。4《说文》240页。
会意字。与“永”本为一字。后分化为两个字。本义为水的支流,后又分化出“派”字。《说文》:“𠂢,水之衺流别也。”甲骨文、金文中,“永”、 “𠂢”为一字,《说文》:“𠂢, ……从反永。”小篆分为两字。(冯华)
——李学勤《字源》
長①也。象水巠理②之長。《詩》③曰:“江之永矣。”凡永之屬皆从永。于憬切(yǒng)。
【譯文】永,(水流)長。象水的直流和波紋的漫長。《詩經》説:“長江那麽長啊。”大凡永的部屬都从永。
【注釋】①長:《段注》作“水長”。②巠理:《段注》:“巠者,水脈;理者,水文。”③《詩》:指《周南•漢廣》。
【參證】甲文作、,金文作、。高鴻縉《中國字例》:“此永字,即潛行水中之‘泳’字初文。原从人在水中行,由文‘人'、‘彳'生意,故託以寄游泳之意。後人借用為長永,久而為借意所專,乃加水旁作‘泳'以還其原。”
扩展阅读
这个“永”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水的主流所分离出来的一条向右的支流。金文②就更像水流的形状,潺潺溪水、涓涓不息。③是小篆形体,与甲、金文字的写法比较一致。到了楷书④,就变得看不出溪流的模样了。
“茫茫九派流中国”的“派”字,上古就写为“𠂢”,当水流讲,是水流的象形字。它与“永”字同字,甲、金文的形体也是①②的写法。到了后世,“𠂢”字仍保留“流水”的本义,并加了水旁写为“派”;而“永”字则由“长”义引申为“永远”、“永久”之义。这样,“永”与“派”有了明确的分工。
“永”字的本义就是“水流长”,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就是说:长江之水长流不断。由“水流长”义又可引申为“长”义,如陆云《祖五羊二公》诗:“身乖路永。”“乖”是分离之义。就是说,身子分离路途又长。由“长”又可以引申为“永远”,如《诗经•卫风•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匪”通“非”,也就是说不是报答,而是永远要好。但是《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里面的“永”字,不是“永远”之义,而是指“歌唱”。这个“永”字后世写为“咏”。“永年”一词,在古书中常见,如“永年之术”就是延年益寿的方法。后世人在给长辈写信时常有“躬祝永年”的话,也是“祝您长寿”的意思。
——左民安《细说汉字》
汉典: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