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止
1、2《甲文编》55页。3《金文编》84页。4、9、10《甲金篆》94页。5《说文》38页。6《战文编》82页。7、8《马王堆》58页。
象形字。字本像人足之形,甲骨文中或写实,或勾廓,字乃“趾”之初文。《林》2.9.7:“贞:疾止?”问足是否生病。《仪礼·士昏礼》:“御衽于奥,媵衽良席在东,皆有枕,北止。”郑玄注:“止,足也。” “北止”义即趾向北,首向阳也。《合集》30810:“止我巳(祀)”,有学者认为“止”作停止讲。“止”的本义是足,引申指脚趾。足在人体的最下面,又引申指地基,字后作“阯(址)”。通过脚可以去任何地方,故引申为至、临义,由至、临引申为停止、静止义,进一步引申为停留、逗留义。由停留引申为居住、处所义。由停止义引申为禁止、去除义。由本义亦可引申指人的举止、容止。“止”或与“之”通假。(陈英杰)
——李学勤《字源》
扩展阅读
这个“止”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多像一只脚啊!脚趾朝左,脚后跟朝右。②是金文形体,③是小篆形体,这两种形体非常类似。④是楷书的写法,由小篆直接变来。
“止”的本义就是脚,如《汉书•刑法志》:“斩左止。”将一个人的左脚砍掉,是多么残酷的一种刑罚。后来在“止”的左边加了“足”旁,这就产生一个左形(足)右声(止)的新形声字“趾”了,所以“趾”就代表脚。
因为“止”本来指“脚”,那么“停止”义与脚有关(即“脚不前行”为 “止”),所以“止”又引申为“停止”义,如《韩非子•难势》:“令则行,禁者止。”栖息就有“停止”义,如《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桑。”“交交”是鸟叫的声音,这句诗的意思是:交交而鸣的黄鸟,栖息在桑树之上。“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庄子•天运》)这里面的“止”字实为 “只”的假借字,当“仅仅”或“只是”讲,作副词用。上面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只可以住一夜,而不可以长久住下去。
请注意,在《诗经》中,“止”字还可以当语气词用,如“景行止”。所谓“景行”就是大道,这句是说:在大道上行走啊!“止”字当语气词“啊”讲,这种用法在后世的诗文中几乎没行了。
“止”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止”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脚”有关,如“出”、“此”、“步”、“陟(zhì至)”等。
汉典: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