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查询索引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条目
汉字
词语
成语
汉字拆分
拼音
笔顺
五笔编码
仓颉编码
四角号码
UNICODE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查询索引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梅
“望梅止渴。”这个“梅”字本为象形字。①是金文的形体,下部是梅树(木),枝上长了一个大梅子。②是古文的形体,是并栽的两棵梅树,上部均长了梅子。(前面的两种形体,实际上就是后世的“楳”字。
《说文解字注》
:“
如南之梅,今之酸果也。
”正是指“梅子”。)③是小篆的形体,变成“从木每声”的形声字了。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
:“
梅,枏也,可食,从木每声。
”许慎的说法不确。“枏”是“楠”的异体字,是指一种常绿的乔木,也名“梅”,不能食。后世的“梅”则是一种酸甜的果子,俗称“梅子”,如
《诗经•召南•摽有梅》
:“
摽有梅,顷筐塈之。
”意思是:梅子完全落了地,拿着浅筐来拾取。这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取“梅”为酸果之名,可能是假借“梅”为“楳”吧。
“梅雨”,是因为正值梅子黄熟时,江淮流域常是连天阴雨,所以也叫“黄梅雨”么为何书中还常写作“霉雨”呢?那是因为空气长期潮湿,衣裳、器物易霉,所以“梅雨”也就被写作“霉雨”了。
——左
民安《
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从木,每声。本义是楠树,又名枏(柟)。
《尔雅·释木》
:“
梅,枏也。
”
邢昺疏
引孙炎曰:“
荆州曰梅,扬州曰枏。
”
《诗·秦风·终南》
:“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又
《陈风·墓门》
:“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
毛传
:“
梅,枏也。
”唐玄应
《一切经音义》
卷二十“梓枏”条引樊光《尔雅》注云:“
荆州曰梅,扬州曰枏,益州曰赤楩,叶似豫樟,无子也。
”后被借用为本义是酸果的“楳”字,“梅”之本义遂废(参见下条“楳”字)。(冀小军)
形声字。从木,某声。果树名,果实叫酸果,即梅子。字本作“某”(音méi。参见本部“某”字),因“某”多用于假借义,遂加“木”旁分化出“楳”字来表示本义。《说文》古文变从二“呆(某)”。
《集韵·灰韵》
:“
梅,或作槑。
”古书中又多借本义是楠树的“梅”字来表示这个意思。
《诗·召南·摽有梅》
陆德明释文:“
梅,《韩诗》作楳。
”《说文》“梅”字下
段玉裁注
:“
《召南》之‘梅’,今之酸果也;《秦》、《陈》(按:
指《秦风》、《陈风》)之‘梅’,今之楠树也。
”(参见上条“梅”字)新中国成立后,“楳”、“槑”作为异体字并入了“梅”字。(冀小军)
——李学勤《字源》
汉典:zdic.net
【
加载评论
】
细说汉字:敝
这是“敝帚自珍”的“敝”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①左边的中间是“巾”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