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汉、唐文治武功的比较

邝士元

作者简介:邝士元,历任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历史学科教授,博采群书,对我国数千年来发生的重要史实皆有深入研究,其作品对于史实发生的时代背景、原因。以及治道得失与影响的分析等,皆能全面且独到,使读者能一览尽得。。

 

汉、唐二代均为我国显赫之时代,贡献及建设奇多,无论在文治及武功方面,对后世影响至巨。汉、唐二代之文治及武功,虽均为史家称颂,然深究之,异同之处尚多。汉代芸芸君主中,以武帝之政治措施,于有汉一代之关系至深。盖汉兴七十年,恭俭无为之治,继承不替,及至武帝,社会财富,日趋盈溢。又功臣外戚同姓三系纷争,亦至武帝时而止,中央政府统一之权威,于是确立。而民间古学复兴,学者受新鲜之刺激,不肯再安于无为之治。但边患亦迄未宁息,抑且与时俱进。此均为促成汉武一朝政治改革之背景。而武帝自以雄才大略,乘时发奋,文治武功,俱臻全盛;实为有汉之代表。至于唐太宗,励精图强,政通人和。贞观年间,转隋末饥馑之势而至大稔之局,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每斗不过三四钱,终年全国断死刑者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至五岭,皆外户不闭,路不拾遗,打通东西交通,贡献甚著,亦为有唐代表之君主。现特就汉武帝,及唐太宗之文治武功两方面,作一比较,或能略窥汉、唐两代之异同。

 

一、文治方面的比较

 

武帝文治创举甚多,于后世影响显见。《汉书·武帝纪》亦赞云:“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由是可知武帝之政治措施,主要是阳儒阴法,现就武帝之治绩,归纳几点如下。

 

文帝时曾一度举贤良方正之士,武帝一再行之,后世科举之兴始于此。《汉书·武帝纪》云:“元光元年五月,诏贤良曰:‘……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可见自武帝下诏州郡,举贤良方正之士,擢董仲舒为第一,开汉代以郡国察举人才登进之风。

 

武帝接纳董仲舒等建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开献书之路,置博士之官,修明学校贡举之制,用儒吏,尚文词,立乐府。公孙弘以治《春秋》,位至丞相封侯,又诏吏凡通一艺以上者,皆选择补职,学者靡然从风,中国以儒家之言为国学,以儒术为利禄之途,由此始也。

 

中国古无建年号以纪年者,有之,自武帝建年号曰“建元”为始。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自是历代君主皆以年号纪年,法简易行,史家便之。又武帝太初元年,诏行《太初历》,改以寅月为岁首,中国之有历元,始此。

 

武帝用兵四方,国用不继,令民纳资为吏,后世捐纳之例,始于此。《汉书·食货志》云:“此后四年……有司请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赃罪,请置赏官,名曰武功爵。”

 

武帝既频年征伐,以金币招致外国,又好神仙,广营宫室,国用不足,除开捐纳外,又定盐、铁、酒为官卖品,课缗钱,设均输平准法以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等绾干度支,三人言利事,析秋毫,诸兵事外交,巡游土木之费,盖赖以济。后世言国家经济政策者,莫之能先也。

 

唐自武德九年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此以二十九英年即位,是为唐太宗,励精图治,文治改革亦有创举,与武帝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兹将太宗之文治归纳主要几点如下。

 

太宗用人唯才,如贞观诸臣中,仅长孙无忌为其舅,而房玄龄、杜如晦为秦王旧属外,他若魏徵、王珪,俱属太子建成手下,尉迟敬德、李靖等,皆为降将,太宗亦能捐弃前嫌,重加委用。太宗更注意吏治,曾遣李靖等十三人为“黜陟人使”,巡视全国,查察吏治得失。又命五品以上京官轮值夜宿中书省,随时延见以垂询民间疾苦。

 

太宗即位后,于宫中设弘文馆,选虞世南等各以本职兼学士,听政余暇,于内殿与众学士商讨治道。此外又大兴国学,罗致学者集京师,当时国学生近万人。又数幸国子监,征名儒为学官,学生能明一经以上者,皆得补官。于平抑门第方面,命高士廉等修氏族志,以功臣代世胄,科举门第。此外更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宗室坐享富贵恶习。此法自太宗创立后,历朝因之不替,是以唐代宗室人才之盛,古今罕有,皆太宗为之也。

 

太宗袭周、隋旧制,更善加运用,以中书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使权力确定而分立,使中央组织更巩固,更进步。其后又创立三省首长联合议政的办法,以解决相互间的争执。这类改革,均为前代所未有。

 

太宗竭诚纳谏,更把谏官的职权扩大。制定中书、门下两省首长及三品官员入阁议事时,使谏官随侍,每遇缺失,即刻谏正。

 

二、武功方面的比较

 

武帝之政治措施,除上述文治外,对于匈奴之征伐,亦一大端也。匈奴为患,由来已久,武帝雄强,乃于元鼎二年,卫青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夺取其地,建朔方郡。后六年元狩二年,匈奴西方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由是陇西北地河西尽为汉土,武帝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建河西四郡,遂开汉通西域之路,而匈奴之右臂遂折。又后二年,即元狩四年,再令卫青、霍去病分击匈奴。卫青军出定襄,败单于,追至寘颜山赵信城。霍去病出征两千里,至封狼居胥山,临澣海而还。武帝更派张骞出使西域,通大月氏,打通东西交通路线。

 

唐太宗除国内文教政治成功外,在国际上的声誉亦盛。当太宗平定突厥后,西北国家多遣使入唐,推崇太宗为天可汗,使其维持国际和缓关系。初期为防止突厥,后为防止大食、吐蕃的扩张,天可汗有制裁强暴,援助弱小,解决国际纠纷之任。唐自太宗、高宗至玄宗,均被选为天可汗,负当时国际联盟重任。而各国贤豪亦多来中国为官,使中华文化更能扬传异域,太宗丰功厥伟。

 

以上文治武功的略叙,皆可证明汉、唐两代之治业厥功甚大,为中华文化奠定不朽的基础,而武帝、太宗两人亦为古往今来不可多得的君主。

 

——摘自 邝士元 《国史论衡》

购买本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汉典:zdic.net

阅读原文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