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束
“束”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①的外部的方圈是绳索之类,其中间有三根木柴,也就是用绳索捆绑木柴的意思。金文②是把方圈变为圆圈,也是捆绑木柴之意。小篆③是绳圈在内,而“木”在外,不过变成了一条“木”了。楷书④是在“木”字的中间加一个扁“口”,也仍然是束木之意。
“束”字的本义是捆绑,后来又引申为“管束”的意思,如“束身自爱”等。从“管束”之义又引申为“束缚”的意思,如“束手无策”、“莫不束手”等。
“束”与“朿”不同。“束”字封口,“朿”字不封口。凡是从“朿”的字往往与带尖的东西有关,如“刺刀”的“刺”,“荆棘”的“棘”,“枣树”的“枣”。只有“喇”、“剌”、“辣”、“赖”、“癞”、“鯻”等才从“束”字。
扩展阅读
指事字。商代金文作(字形1),省作(字形2),像两头用绳索扎住的橐(橐无底,所以盛物时要扎住两头),是“束”字的初文,也是“橐”字的初文(参见橐部“橐”字条);又曾借为“東”本义是系,捆。《说文》:“束,缚也。”《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士皆释甲束马而饮酒。”引申指约束,拘束。《玉篇·木部》:“束,约束。”《庄子·秋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又用为量词,捆儿。《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冀小军)
——李学勤《字源》
汉典:www.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