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弟

“兄则友,弟则恭。”这个“弟”字本为象形字。甲骨文①的中间是上下直立的“弋”,是长木橛的形状,中间缠上绳索。商承祚先生认为,这就是“梯”字的初文。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似。③是小篆的形体。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弟,韦束之次弟也。”此说欠妥。“弟”字的本义是“梯”,因为“梯”的攀登是依次而上,所以“弟”即引申出“次第”之义,如《汉书•朱博传》:“以高弟人为长安令。”也就是说:以高的等第晋升为长安地方的行政长官。后来,“弟”字被假借为“兄弟”义,如《荀子•君子》:“杀其兄而臣其弟。”也就是说:杀了他的哥哥,而使他的弟弟为臣。当“弟”被借为“兄弟”义后,就以形声字“第”为“次第”之“第”了。弟弟敬爱兄长,亦称“弟”,如《论语•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大意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两种品德就是“仁”的基础吧?不过这里的“弟”字应读作tì,后世写成“悌”。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会意字。从(必)、从己,像柲缠韦形,《说文》以为“韋束之次弟也”。战国文字字形相沿袭,亦有一些变化,主要是柲形变直竖为向右(偶向左)的斜画,随之下端的一横也变成一撇;亦有不作一撇而作圆点的。缠韦形亦有简化。秦小篆、汉隶的写法都受战国文字的影响。弟古多用为兄弟之弟。《包山楚简》151:“步死,無子,其弟番(後)之。”《侯马盟书》309有“兄弟”一词。《诗·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据。”战国文字中还有“敱弟”一词,信阳楚墓竹简1.011:“敱弟君子”,敱读豈,“豈弟”见《诗·齐风·载驱》,毛传训“豈弟”为“乐易也”。(刘恒)

 

——李学勤《字源》

 


汉典:www.zdic.net

【加载评论 】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关于汉典
  • 版权声明
  •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79号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