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残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这个“残”字本为会意兼形声的字。①是小篆的形体,左为“歹(残骨形)”,右为“戔”,是相重叠的两把“戈”,表示残杀之意,亦表声。②是楷书繁体字。③为简化字。
《说文》:“殘,贼也。从歹,戔声。”许慎认为“殘”是个单纯形声字,不妥。应该是会意兼形声的字,即“从歹从戔,戔亦声”。“残”的本义为“杀害”、“伤害”,如柳宗元《断刑论》:“举草木而残之。”也就是说:全部的草木都被伤害了。由“伤害”可以引申为“凶暴”,如《汉书•隽不疑传》“不疑为吏,严而不残。”这是说:隽不疑这个人做了官以后,虽然很严厉,但并不凶暴。又可以引申为“残缺不全”,如《汉书•刘歆传》:“学残文缺。”由此又可以引申为“剩余”,如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残生”就是“余生”。
请注意:“残酷”一词,现在多用为凶狠、毒辣或剧烈的意思,可是古代则为“悲惨'“不幸”之意,如《后汉书•何敞传》:“致此残酷。”意思是:造成了这次悲惨事件。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简化字作“残”。《说文》:“殘,贼也。从歺,戔声。” 《苍颉篇》:“残,伤也。” “贼”义为害,故“残”本义为伤害、杀害。《战国策·秦策》:“张仪之残樗里疾也。”高诱注:“害也。” 《周礼·夏官·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郑玄注:“残,杀也。”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凡二十七县残。”裴骃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引申而为毁坏、毁灭。《战国策·齐策三》:“则汝残矣。”高诱注:“坏也。”《战国策·秦策五》:“昔智伯瑶残范、中行。”高诱注:“灭也。” 《荀子·荣辱》:“室家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用作名词义为祸害。汉贾谊《论积贮疏》:“是天下之大残也。”又引申为残缺、剩余义。《后汉书·儒林传》:“典文残落。” 《列子·汤问》:“以残年余力。”(严玉)
——李学勤《字源》
汉典:www.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