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戌
“戌”字读作xū,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是个象形字。①是甲骨文,上部朝左的部分是平口斧头,下部是一条长柄。②是金文,斧头部分较大,但基本上同于甲骨文的形体。③是小篆的形体。④为楷书的写法。
“戌”字的本义为“兵器”,但这个本义早已不复存在。《说文》:“戌,灭也。”这个义项是从兵器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后世的常用义倒是它的假借义,即代表地支的第十一位;也是一日内的十二时辰之一,“戌时”相当于现在晚上的七时至九时。
请注意:“戊”、“戌”、“戍”三字不要混淆。从形体上看,“戌”字是“戊(wù)”字内加一小横,与“人”无关,而“戍”字是“人”字在“戈”字之下,表示“武士”持“长戈”,是“保卫”义,如“卫戍”。从读音上看:“戌”读作xū,“戍”读作shù。由此可见,“戊”、“戍”、“戌”三字的形、音、义均不相同。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像带柲的广刃兵器(如戚钺)形,后被借为地支的第十一位。用以纪月,指农历九月;用以纪时,指十九时至二十一时;在太岁纪年法中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戌曰阉茂。”与天干相配,可用以纪日,亦可用以纪年。(李义海)
——李学勤《字源》
汉典:www.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