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惕

这个“提高警惕”的“惕”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金文①的左边是个“心”,右边是“易”字,像“蜥蜴”(四脚蛇)之形,上部是头,下部有腿有尾。说它是会意字,是认为四脚蛇要咬人,所以要当心!有“心”字表示提高警惕;说它是形声字,因为是左形(心)右声(易)。②是小篆的形体,是由金文直接演变而来。③是楷书的写法,是由小篆直接演变而来。

“惕”字的本义就是“敬畏”或“担心”,如《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无日不惕,岂敢忘哉!”大意是:没有哪一天不担心的,哪里还敢遗忘呢?在古汉语中,用惕字所组成的复音词是很多的,大都有“恐惧”之意,如“惕厉”是“危惧”的意思,“惕息”是“恐惧”貌,“惕惕”是“忧惧”的意思。今天也有了双音词“警惕”。

请注意:有人把“惕”字写为“愓”或“”,这都是不对的。“惕”字的右边是“容易”的“易”,而“易”字没有简化,只有以“昜”作偏旁时才能简化为“𠃓”。因此可见,“愓”、“”的两种写法都是错误的。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从心,易声。金文字形为左“心”、右“易”,或作上“易”、下“心”;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为左右结构。或体与秦简一脉相承,作从“心”、“狄”声,为上下结构;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写作“惕”。本义为恭敬。《说文》:“惕,敬也。”由恭敬引申为警惕、谨慎,又引申为畏惧、戒惧。《书·盘庚上》:“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无日不惕,岂敢忘职。”杜预注:“惕,惧也。”由畏惧引申为忧伤。“惕”在古代还有疾、急速之义。(郭小武叶青)

——李学勤《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