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文化、革新华夏文化
作者简介: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1955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被若干媒体称作“汉语拼音之父”。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作家沈从文是他的连襟。
一、文化的矛盾
改革开放必然引进外来文化,引进外来文化必然跟传统文化发生矛盾。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如此。改革开放有被动和主动的分别。例如,1842年的《南京条约》使清政府不得不实行被动的“改革开放”。最近8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实行主动的改革开放。被动也好,主动也好,同样引起西洋文化和华夏文化的矛盾。
一百年来,中国对待西洋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抵制”西洋文化(“扶清灭洋”,有中无洋),第二阶段是“限制”西洋文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洋补中),第三阶段是“利用”西洋文化(“洋为中用”,如何利用,尚待实践)。在这一百年中,中国的文化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洋文化日益发展,华夏文化日益式微。看看今天的大学课程,传统文化还占百分之几,就可以明白中西文化的消长情况。
二、知己知彼
在“文化大革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之后,提倡“弘扬华夏文化”是及时的拨乱反正。可是如何弘扬华夏文化呢?寻求正确的方针,要先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认清什么是西洋文化,另一方面要认清什么是华夏文化。
西洋文化发源于西欧,以科技为核心。它不仅有物质文化,而且有精神文化。认为它只有物质文化、缺乏精神文化,那是大错特错。过去,科技文化是西洋的“区域文化”;现在,科技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全人类的“国际文化”。各国学者都为发展共同的“国际文化”而贡献力量。中国不仅应当“利用”这全人类的公有财富,还应当走进它的殿堂,参与它的创造,丰富它的内涵,使中国从国际文化的“客人”,变为国际文化的“主人”。
华夏文化主要包含“文史哲”、“传统科技”和“传统艺术”。“文史哲”是华夏文化的精髓。最近,名牌大学招考大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招考研究生,“文史哲”人数很少,可见华夏文化已经处于何等境地。
三、不进则退
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不进则退”是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弘扬华夏文化,必须革新华夏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精益求精。“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子,圣之时者也”。儒学代代相传,代代更新,所以能历久而犹存。弘扬华夏文化而反对革新,结果只能是催促华夏文化的衰亡。
不要一谈起五千年的华夏文化就飘飘然。有人说:《易经》最早提出“二进制”,电脑是受了我们的启发而发明的。有人说:我们一早就有了升天爆竹,宇宙火箭有什么稀奇!图腾崇拜,国粹主义,自卑和自尊的错综交替发作,这些现象不仅可笑,而且有害。只有破除迷信,崇尚科学,虚心研究,实事求是,不断革新传统文化,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有对立的方面,有互补的方面。服从科学就能消除对立,择善而从可以实现互补。吸收西洋文化,不妨碍弘扬华夏文化。
近来革新华夏文化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例如:出版方面的“古书今译”,舞蹈方面的“仿唐乐舞”,为了旅游而整修古迹,把历代名著改编为电视剧等,都是“古为今用”的可喜收获。如果能从这些较小的收获光而大之,就可能做出更重要的贡献。
弘扬华夏文化,一方面需要专家们的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对人民大众进行华夏文化的教育。只有专家的努力,没有群众的共鸣,弘扬华夏文化就是一句空谈。
文化部出版一种大型杂志名叫《中国文化》,其中有不少值得一读的文章。可是,外国书评说:“《中国文化》实际谈的是中国古文化,中国有现代文化吗?”对待传统文化,厚古薄今不全面,厚今薄古也不全面,全面的方针应当是“厚今而不薄古”。
四、世界新格局
世界格局正在更新。在世界新格局中,如何使华夏文化发挥作用?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而慎重地研究的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两极对抗已经结束,多元并立尚待形成。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都在史无前例地快速发展,可是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在经济上贫富悬殊;在文化上古今不同;在政治上新旧迥异。不平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正常状态。但是,不平衡必然引起震荡。
在世界新格局的形成中,两种力量正在激烈地较量。一种力量是裂变的离心力;另一种力量是聚变的向心力。
军事帝国主义时代告一段落了。大英帝国的瓦解,苏联“大帝国”的瓦解,都不是外力破坏的结果,而是内在矛盾的发展。一位俄罗斯教授对我说:“苏联为什么瓦解,因为苹果熟了,必然要落到地面上。”战胜国精疲力尽,战败国经济起飞。从主观来看,这是事与愿违;从客观来看,这是社会发展规律在起作用。
另一方面,利害共同的若干国家,为了增强共同的实力,顺应经济的发展规律,正在纷纷结成新的共同体。例如:欧洲六国共同市场的成功,导致欧洲十二国共同体的聚合。“却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不是说书人的笑话,而是历史发展的真实规律。
文化现象,不仅有空间的东西之别,还有时间的新旧之分。而所谓东方,中东和远东也大不相同。为了科学地理解文化现象,仅仅做“共时”(synchronic)的比较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做“历时”(diachronic)的分析。文化是发展的,但是在发展中,新的突飞猛进,旧的保元守真。于是,神学文化、玄学文化和科学文化并立于现代世界。以旧阻新办不到,以新革旧也困难重重。结果是形成一个“双文化”时代。“双文化”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新旧并存,新旧互补;另一种是东西排斥,东西斗争。违反历史规律的大都失败,顺应历史规律的大都成功。世界文化正在跟着世界格局的更新而更新。
——摘自 周有光《大家小书:常识》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