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器
“玉不琢,不成器。”这个“器”字本为会意字。①是金文的形体,四边有四个“口”,中间为“犬”。人喧哗为“嚣”,犬吠为“器”,所以“器”字应为“狺”(yín)字的初文。②是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相似。③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这是将“器”字的假借义误为本义。“器”字本义为“犬吠声”,后来其本义消失,被假借为陶器、器皿,如《老子》:“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埏埴”是调和黏土。意思是:调和黏土而制作陶器。又可泛指“器具”,如《韩非子•显学》:“冰炭不同器而久。”这是说:冰与炭不可能长久地放在同一个器具之中。从器具的作用,就可以引申为人的“才能”,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大意是:诸葛亮的才能,能管理政事,也是可以与管仲、萧何相比的。有“才能”则必将受到“器重”,如《后汉书•陈宠传》:“朝廷器之。”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会意字。四“口”表示众器物的口,“犬”守护着,以防丢失。本义就是“器具”。段玉裁说“器乃凡器统称”是对的。不同质地、不同用途的器具都可称为“器”,如“木器”、“金器”、“陶器”、“食器”、“酒器”、“兵器”等等。器之本义延用至今,古今写法也变化不大。“器”作为异体,见于《玉篇·㗊部》。(李守奎)
——李学勤《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