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咏

“复登于朝,遐迩咏歌。”这个“咏”字本为形声字。①是金文的形体,从口,永声。②是小篆的形体,因“口”与“言”义相近,故以“言”代“口”,其义未变。③为楷书形体,在废除异体字时将该形体废除了,现在只使用④的写法“咏”。

《说文》:“詠,歌也。”这是对的,如《晋书•谢安传》:“安本能为洛下(洛阳)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班固《东都賦》:“咏殷周之诗。”由“歌唱”义可以引申为“用诗词来赞颂”,如曹操《步出夏门行•冬十月》:“歌以咏志。”也就是说:以歌来赞颂志向。再如“咏梅”、“咏雪”等,也是“赞颂”义。

“咏怀”,也就是用诗歌来抒发情怀,如杜甫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阮籍也有《咏怀》诗八十二首。后世作诗也常称为“咏诗”。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从言,永声,永兼表意。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说:“如果对文字所指的事或物有不同的着眼点,所选择的形旁就会不一样。”“咏”、“詠”音义皆同,或从“口”,或从“言”,仅是表达“咏唱”一事的着眼点不同,为一字异体。《说文》:“詠,歌也。”徐灏注笺:“詠之言永也,长声而歌之。” “詠”意为歌唱、曼声长吟。《国语·周语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许慎谓“永、咏古今字”,很有道理。“永”字有水势长流义,在“詠”中既表音又表义。《书·舜典》:“歌永言。”《汉书·礼乐志》引“永”作“咏”。“詠”、“咏”实为“永”加注不同义符的分化字。(孙伟龙)

——李学勤《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