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夫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个“夫”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的下部是“大”(就是正立着一个人),“大”的上部有一小横,表示头簪形。这就是说:“以簪束发”,人已长成。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类似。③是小篆的形体,其下部变得不像“人”形了。④是楷书的写法。
“夫”字的本义就是成年男子,如贾谊《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也就是说:假若一个成年男子不耕种,有人就要挨饿。
在古代诗文中,由“夫”字所组成的词是很多的,如“夫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个“孟夫子”即对孟浩然的尊称。可是在《论语》中所说的“夫子”,是学生对老师的称呼,如:“子见夫子乎?”意思是:“您见过我的老师吗?”
至于“夫”字当指示代词“这”、“那”用,是假借字的问题,与“夫”字的本义毫无关系,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夫二人者,鲁国社稷(jì季)之臣也。”大意是:这两个人,是鲁国所依靠的大臣呢。“夫”字有时还可以当句首语气词用,如《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就是说:说起打仗来,那是要靠勇气的。这个“夫”字放在句首,表示提起议论。有时又可以放在句末,表示感叹,如《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意思是:一去不复返的事就像这样(流水)啊!
请注意以上这些作虚词用的“夫”字,如果读为fū(肤)那就不对了,而应当读为fú(扶)。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指事字。从大(正立人形),上面一横指示男子束发之簪,古代男子成年后需束发加冠。本义为成年男子,读作fū。《说文》:“夫,丈夫也。”《诗·秦风·黄鸟》:“维此奄息,百夫之特。”引申指从事某种体力劳动或服劳役的人,如“车夫”、“渔夫”、“农夫”、“樵夫”、“夫役”、“拉夫”等;“伕”是其分化字。又专指女子的配偶。“夫”又因音近的关系借用为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他们、这、此、那、彼”等,读作fú。又借用为助词,多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也常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也读作fú。甲骨文像头上插簪之人,文例为专名。西周晚期金文大克鼎有“善(膳)夫”,为名克之人的职业。甲骨文、金文以后字形变化不大。(郭小武 叶青)
——李学勤《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