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御

这个“御”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①的左边是一条拧在一起的绳索,作为马鞭子;其右是一个面朝左的人,拿着马鞭子赶车。金文②的形体也是从甲骨文直接变来的,其右更像人形。③是小篆的形体,反而变得复杂化了。其左边增加了一个表示行动的“彳”,中间的下部又增加了一只脚(止)表示行动。右边那个面朝左的人就不太像了。④是楷书的形体,是由小篆直接变来的,根本看不出人拿马鞭子赶车的意思了。

“御”字的本义是“驾驭马车”,如:“桓公田于泽,管仲御。”(《庄子·达生》)所谓“田”就是打猎,“泽”就是沼泽。大意是说:齐桓公在沼泽地带打猎,管仲驾驭马车。由此又可引申为驾车的人叫“御”,如:“其御屡顾。”(《左传·成公十六年》)也就是说:那个赶车的人多次回头看。这种赶车的人,现在往往称为“御手”(也可以写为驭手)。赶车本身有“管理”之义,古代的帝王“管理”(实为统治)人民,所以也称为“御”,如“御驾”、“御旨”、“御批”等等。至于《诗经·邶风·谷风》中所说的“我有旨蓄,亦以御冬”中的“御”字却是“抵御”的意思,这就是说:我蓄有好吃的东西,也可以用来抵御寒冬。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禦”。

请注意:御、驭、禦三个字的意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御”常指驾马的人,而“驭”字一般是指驾马车的动作。在“抵御”的意义上,上古写作“御”,后世则写作“禦”。而“禦”、“驭”却无“侍奉”、“进献”之义。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说文》以为会意字:“御,使马也。从彳,从卸。驭,古文御。”甲骨文有等形,或认为像马策,像人形,为道路,持策于道中,会驾驭之意。或认为为午之初文,作声符,像人跪而迎迓之形,为道路,迎迓于道中。御字构形尚无定说。卜辞中“御”多指“禦祭”,祓除不祥的一种祭祀,字或从示。甲骨文的形,金文下部又或增止,渐变为形。战国文字及《说文》小篆基本承袭金文的这个形体。隶变后,午与下面的止合书作“”。御在典籍中多指驾驭车马。《说文》:“御,使马也。”《韩非子·难三》:“知伯出,巍宣子御,韩康子为骖乘。”引申指驾驭车马的人。御也指乘。《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此外,由本义还引申有治理、统治之义,或指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务等。御也是古代六艺之一。文献中御常见用同“禦”。《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毛传:“御,禦也。”御有迎接义,读yà。《集韵·祃韵》:“讶,《说文》相迎也。或作迓、御。”《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郑玄笺:“御,迎也。”“驭”字为御之异体,在驾驭这一意义上可以通用。《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驭,西周金文作,从马,为古鞭字,会策马之意。《说文》古文省为又。汉以后皆承袭此形。今天,表驾驭义用驭字。(师玉梅)

——李学勤《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